留在演藝圈耐心等待機會,一等就是四年,黃騰浩以「幾摳」一角找到定位。陳俊吉攝
從髮型助理變成閃耀新星,黃騰浩一戰成名,中視《閃亮的日子》為提振收視率,還找他客串來和白歆惠飆戲,短短兩場戲,收視居然就衝破百分之三,起起落落中,他再次跌入深沉的迷惘中。
就演技這件事,黃騰浩其實分不清楚自己是屬於實力派還是靠外型才走紅,明明在華視的《紫玫瑰》中騰出精力,耗盡心血的搏命去演,收視卻只有落得《光陰的故事》的十分之一,身為第一男主角,他希望找出自己該負的責任,但,一時之間又找不出來,再加上個性較悶,對開誠布公原就不擅長,所以,默不做聲,私底下甚至以為自己行情已經直直往下掉了。
街頭響起「幾摳」的叫喚
上個星期,中視《閃亮的日子》為提振收視率,找他來客串和白歆惠飆戲,短短兩場戲,酷酷地甩出額前的一排亂髮,收視居然就衝破百分之三,「奇怪,螢光幕上的不都是同一個我嗎?」他在起起落落中,再次跌入深沉的迷糊與迷惘中,「難道人生都是這樣莫名其妙?」
這迷惘已跟著他四年,若說他從髮型師轉行當演員完全苦無機會,那他也死了心,甘願再回老本行拿剪刀就好了,偏偏每年都有導演給他希望,從《白色巨塔》演到《練習曲》,還以《安娜與安娜》入圍香港最佳新人獎。
所以,他留在演藝圈耐心等待,一等就是四年,直到《光陰的故事》爆紅,街頭才響起「幾摳」的叫喚,以外表看起來壞壞、內心卻早熟的角色風靡全台。
惜話酷哥有特色
「我當過兵才開始思索未來,我知道自己有點好動,又有點慢熟,一般上班族的辦公室形式並不適合我,」於是到髮廊學剪髮,工作時間相當長,每天要站將近十個小時,他沒有跑掉,是因為天生還能吃苦,兩年後,不用站了,有人找他拍戲,他決定一搏。
天下沒有一行不辛苦,光是練習咬字清晰,口條清楚都是一大考驗,老師曾皺起眉頭吼他,「你再說一次,ㄔ怎麼念?ㄔ,不是ㄘ…這樣混,要混到什麼時候?」
他那敢混呀?
咬字不清得像含著橄欖,竭盡所能也還沒抓住竅門,快喊救命的當兒,沒想到卻成了惜話酷哥的特色,以《光陰的故事》挽回頹勢。
對生活的要求不大
在花蓮的爸爸曾非常擔心他,也提醒他,三十好幾了,該定下來了吧。
黃騰浩問一問自己,有沒有定下來?有呀,已決定要當演員了,這就是一個男人對前途的認定,「否則我幹嘛浪費時間兜一圈?」以前的忐忑不安變成現在的理直氣壯,這就是演藝圈的縮影,他漸漸適應了。
他收入從來都只夠把自己養活,在髮廊工作始終沒超過兩萬元,後來演了戲,整年平均依然不脫這個數字,不能說甘之如飴,但也與世無爭地平靜接受,自己原本物質欲望就不高,擺在那都活得下去。
「在這條路上,我時常告訴自己,我不是明星,而是一名演員,」黃騰浩說。紅或不紅,對生活的要求都不大,早上用玉米片配牛奶,午餐是喝茶,晚上再沖泡麵簡單解決,使得他一直骨瘦如柴,不過,這是螢光幕上討好的身段,他不急著用爆紅的犒賞來讓自己發福,一直停留在月花兩萬元的新貧階段,也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