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去多遠的地方

蘇蘭 |2009.09.19
1874觀看次
字級

近日看了兩部電影:《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帶我去遠方》,當我們面對真實的自己時,才發現原來生命有這麼多的不同,也因為不同,讓我們有活著的感動~柏宗

「活著 愛著」這是電影看板上的四字,用來表達《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這部電影的內涵,非常真切。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日本TBS台新聞節目製作的紀錄片。

二十三歲的長島千惠活潑、開朗、善良;在那年秋天,發現左胸硬塊,確診罹患乳癌。就在這時候,赤須太郎向千惠告白。千惠猶豫著是否該接受這段戀情,卻被太郎一句:「我們一起來對抗癌症吧!」深深打動,於是開始交往,也開始他們攜手抗癌的道路。千惠接受乳房切除手術,不久,一陣激烈的咳嗽和胸部劇痛突然襲來—癌細胞已擴散,主治醫師告訴她:「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 

父親、男友、好友們心疼千惠,決定完成她的心願,悄悄為她安排一場世界上最美的婚禮。

千惠的生命只維持短短的二十四年,但在生命的最後,仍深愛著身邊的人、也被周遭的人所深愛著;她的堅強表現,只在不能忍時對太郎說「我好怕」,讓所有人一想起她,都會去深思生命是什麼、愛是什麼、感謝的真諦是什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我的網管主任慧平觀後寄來:

千惠與太郎的巧遇,原本是人生美好的開始,卻因為千惠的罹癌,在短暫的驚嘆號後,畫下句號。

千惠從癌症過世的母親留下的影帶中找回逝去的美好,讓她興起為太郎留下影像的念頭,鏡頭下的強顏歡笑最是讓人不捨。

千惠的父親不苟言笑,失去摯愛後,面臨又要失去愛女的事實。為了不讓女兒懷疑自己的病情,總要裝作若無其事,壓抑在嚴肅表情下的悲傷。

病中的千惠,常被問起病好了想去哪裡?想去的地方太多,想做的事情也太多,無奈所剩的時間卻太少。曾經擁有的短暫美好,成為永遠的記憶,死也無憾。

而我深信:死不可怕,痛可怕,離開摯愛最可怕;這種失去是不可承受之重。千惠的個性討喜,只在最後喊「怕」;太郎的不棄不離,讓這故事溫暖感人得以被拍出、被寫下。

她錄影留聲,不捨地跟他告別:「除了感謝還有我說不出的感覺…,真的好想再跟你說說話、餵你吃頓飯;如果我們能再長久一些,一定會很幸福。再見了,拜拜…」不只太郎涕淚縱橫,所有看見這一幕的人都很難不為所動;人最怕「失去」,太郎獨自騎著單車夜歸時明白:從此我就是一個人了!曾經迎著夜風並肩而騎的美好畫面,只能成為記憶,而千惠所言:「每一個明天,都是幸福的奇蹟…」隨風在耳畔聲聲迴盪。

●如詩如畫的《帶我去遠方》

女孩夢想的島嶼,尋找知音。

男孩嚮往的未來,沉睡夢裡。

叔叔依戀的人偶,殘缺的愛。

阿嬤時髦的頭髮,念真翻版。

泡泡 顏色 島嶼 異國 雨傘 彩虹,交織成遠方的故事。

傅天余的編導故事、陳建騏的音樂、杜篤之的音效、吳念真式的對白、周以文的攝影、三位新人的自然演技、所有硬底子演員的枝葉陪襯、周詠軒一人兩角的有型,撐起了這部水準之上的國片佳作。以淡雅雋永詩的情懷,闡釋這個「有許多人跟別人不一樣」的故事。

色彩的、性向的、職業的(曉桂學美髮的私校、擔任清潔隊員的老爸、賣糖果的雜貨小舖、傳統菜場的蓬勃朝氣…)台灣在地的生命力與美感無可取代!

劇中令人難忘的文本珠玉:

不管我要等多久、只想跟你一起走。

為什麼一個人旅行?(因為找不到好伴)

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你會不會哭?(這樣我以後要找誰講話)

有許多人跟別人不一樣;世界上的每個人如果都一樣,就太無聊了!

喜歡吃石頭的女子,將她面前的山吃成盆地…

「遠方」代表一個夢想國度,色盲女孩和同志男孩的故事,無論是少女的初戀情懷,少男的同性依戀,矛盾糾結、青澀茫然、似有若無;年輕的男女主角,純純的感情、在玩笑間、在每一回來來去去的腳踏車上,自然純淨得有如他們居住的港邊小鎮。

大師級的音樂、加上攝影機捕捉的寫人寫景鏡頭,讓每個畫面都美,特別是色盲女孩的穿著,鮮紅、鮮黃、鮮綠、紫色,應該是所有角色中最出色的。

姑姑家雜貨店的糖果,在每個大瓶子中發出不同光彩,看著都覺得好吃。男孩女孩都有說不出的愛,想愛不能愛,更叫人痛苦;無論是色盲島,或是影片中的動畫故事,都是遠方遙不可及的夢想。

黃韻玲作詞、作曲、編曲的片尾主題曲《出發》出現得恰如其分:

真的要丟掉昨天的不快樂 真的要把過去放在角落

必須往前走 必須學著讓自己成熟

有風有雨的路前面還有 要怎麼選擇屬於我的生活

站在原地不動 或著 嘆息年華易老

出發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生命的過程就像一篇故事

記著我曾經那樣的為你心動 記著我的夢想 我的努力我的真心

出發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不能永遠抓緊回憶不放

該面對的總要坦然的去面對 不該是我的終究還是要讓他自由

配樂陳建騏重新編曲,男女主角游昕、林柏宏重新詮釋。

《帶我去遠方》是傅天余做為電影導演的首部長片。從小熱愛文學與電影,政大日文系畢業後毛遂自薦在吳念真導演的電影中擔任場記,開始接觸電影實務。她說 :「幾乎每個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都是在講成長,在這部片裡我想描寫的是兩個擁有獨特性的小孩,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如何彼此給予理解與安慰。對我而言,成長最大的意義在於辨認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然後找到方法接受自己這個獨特性。擁有這個獨特性令我們快樂,也令我們寂寞,因此想要一個能夠理解自己的人。」

「片名叫帶我去遠方,指的不僅是地理上的遠方,也是心理上的遠方。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想要出走的遠方,年紀愈大只是藏得比較好,或再也不敢說出來而已。這部電影希望透過主角阿桂的雙眼,看見生命的美麗以及遺憾,經歷過憂傷之後,還有往前出發的勇氣。」

感恩青梅竹馬的從前、你是我恩人、我是你貴人;兩人相知相惜,並在掙扎著認同自我的成長過程,盡量相伴;打足了氣、充足了電、卯盡全力為對方設想,然後更用力地消化著不能陪伴的人生歲月、落單時光(是那種身邊明明有人、仍覺寂寞的落單)。我突然相信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全新學習,就像我從未經驗過的—做自己。

電影結束在色盲的阿桂:「阿嬤,你看彩虹!」海角七號的結尾也是。台灣人喜歡以彩虹象徵和諧、譬喻希望。你看見彩虹了嗎?

無論你將帶我去多遠的地方,願每個人都不錯過自己生命中短暫而璀璨的彩虹,更有能力建築自己心中永不消褪的一道彩虹!


《帶我去遠方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www.myjourney.com.tw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April Bride》:http://www.wretch.cc/blog/AprilBride/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