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楊錦聰在父親和親友資助下成立「中國音樂出版社」,頭兩年公司賠了五百多萬,進入第三年想另起爐灶,於是唐山樂集創辦人,同時也是楊錦聰前老闆與合夥人的陳百忠,取了「風潮」這麼一個響亮的名字。

有幸與陳百忠合夥創立「風潮」,楊錦聰表示,當年退伍之後就職並不順利,後來終於進入唐山樂集做業務,是這樣的淵源來著。在與陳百忠合作之前,楊錦聰也曾進入出版界服務,從總經理助理,學會行銷企畫、市場、直銷、店銷等工作。解嚴後,陳百忠找楊錦聰回去,需籌資一百萬,合夥成立唱片公司,楊錦聰還硬著頭皮回新竹向爸爸借錢。 (圖/記者邱麗玥攝)
楊錦聰談起父親便提到,風潮唱片公司門口,放了一台老舊的三輪車,牆壁上清楚書寫著三輪車雋永的歷史:「沒有三輪車就沒有創業有成的楊錦聰,也就不會有風潮。」
楊錦聰說,在他國中畢業時,依村莊慣例是要外出做事或找個行業當學徒,而他的國中老師對父親說
:「這小孩太聰明,一定要升學」,甚至願為楊錦聰出學費。
後來父親接受老師建議,讓楊錦聰繼續升學,但沒有接受老師的資助;為了增加收入供楊錦聰升學,原本是耕田、種菜的父親,改變生活方式,每天清晨三,四點起床,騎三輪車去市場批果菜到處做生意。
有了三輪車楊錦聰才能去讀書、創業,甚至當楊錦聰事業陷入危機時,都是父親出資幫忙,楊錦聰說
:「父親的三輪車當成企業精神,看到它不會忘創業初衷,也是提醒風潮維持品牌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