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聰辦公桌背面牆上,掛了一張巨大照片,有好多位男士穿著西班牙式舞衣,都在做旋轉動作,楊錦聰指著其中一位說:「那就是我」。楊錦聰表示,以前做事業戰戰兢兢,會怕,做不好壓力大,脾氣壞,影響同仁。學習八年的「旋轉」,楊錦聰學會放鬆,找到了本質的我,讓自己愈來愈柔軟,心態敝開,十年來企業可以持續經營。
二○○一年在印度佛堂發現有人在做旋轉,楊錦聰他加入,剛開始轉不順利,會頭暈不舒服,但楊錦聰說:「剛開始看到旋轉就覺震撼,旋轉是在動,但卻在背後看到很深的寧靜,然後在寧靜背後又從他們的眼角,享受那過程,生命中有很深的喜悅,源源不斷」
;那時還沒學但楊錦聰己經感受到感動的氛圍,但當下轉一圈就倒了,第二次再試轉三圈又倒了,可是就有聲音說:「我要進入此途徑」,楊錦聰指出,平日看風吹葉子,在風動後的靜最美,是一種很深的靜,生命中很深的寧靜,是由動中發現。
八百年前有一位魯米,把旋轉融入了蘇菲教派教義中,追求回到宇宙源頭,如何走向天人合一。楊錦聰表示,旋轉時頭腦無法運轉,是放鬆的,最後會到心,自我界限會消融,整個人到空的境界,不會記得自己的角色,慢慢小我大我間就接近合一品質。慣性說通常轉會暈是一種害怕,對於位置不明的恐懼或怕跌倒,是與生俱來的感受,所以旋轉學習「放掉」整個周遭及存在,對生命會有愈來愈多的信任,最大經驗是回到像孩子一樣,放鬆就不會頭暈,回到最真實的本性,去滋養自己。
楊錦聰表示,旋轉運動量很大,轉半小時如跑三千公尺,最長時間同一方向可轉二個半小時,他會搭配風潮出版有關旋轉的音樂。九月二十六日在優劇場三十六宮房,紀念魯米八百零三周年,八小時接力旋轉,二十多人參加,可消情緒和身體的毒素。楊錦聰說,有人會哭,觀照就好,看著它、接納它,就會過去,旋轉也會有念頭,但念頭來就讓它去,不會在心中駐留,就是不執著,雲淡風清,真正修行最後就是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