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從小立志當作家,像寫《哈利波特》的J.K.羅琳。
本名喬安‧凱瑟琳‧羅琳的她,據說在1990年,也就是她24歲的時候,有一次從曼徹斯特搭火車到倫敦,由於車子誤點,她在車上枯等了幾個小時,腦中突然閃現一個黑髮瘦弱、戴著眼鏡的小巫師對著她笑,當時她手邊沒有紙筆,只好靠著想像與記憶,終於把哈利波特的故事架構起來。
在之前,羅琳六歲時就寫過一個跟兔子有關的故事,看來,她真是個有無窮想像力的天才。
有人寫作是靠聽音樂得到靈感,像以《挪威森林》聲名大噪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村上在接受《紐約時報》邀寫專文時,自剖創作歷程說他在二十九歲前沒想過成為小說家,雖然從小閱書無數,「不想寫是騙人的,其實是不相信自己有寫出曠世巨著的才華。」
二十九歲時,村上突然有了寫小說的念頭,「生命太奇妙,你永遠不知道前面等著什麼。」他說,「我當然寫不過杜斯妥也夫斯基或巴爾札克,但是我告訴自己,我不必當文豪。」
當時對如何寫、寫什麼毫無概念,下筆沒有現成的風格,不知道該向誰學,也沒有談文學的朋友,「唯一的念頭是:如果能像玩樂器一樣寫作,該有多好。」
村上小時候學過鋼琴,會讀樂譜,能彈簡單旋律,夠不上職業音樂家的技巧,但他腦中時常感到音樂如在巨浪中翻轉,「設法把音樂化為寫作,我的風格就這樣產生。」
自承寫作靈感全來自音樂,村上說:「也許很矛盾,但若不是對音樂如此癲狂,我也許不會成為小說家。」 直到現在,他還是持續聽音樂得來靈感,讓故事自然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