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情花意】果梅

菲爾 |2009.09.01
1336觀看次
字級

果梅,也被人稱為青梅、酸梅、梅子,為薔薇科李屬,是中國特產植物。它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大約有二百個品種,分布地域也廣泛。目前,廣東、廣西、福建、浙江、雲南、江蘇等省市都在大面積栽培。

果梅的花、葉、根、核仁等皆可入藥。

果梅性溫、味甘、酸;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除煩靜心、生津止渴、開胃、殺蟲安蛔、止痛止血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鎂、鉀、鈉等,亦含有極高成分的檸檬酸,蘋果酸、草酸等有機酸,還含有高度的蛋白質。

中醫多用果梅來治久咳、虛熱煩渴、瀉、血崩、蛔厥腹痛、嘔吐等病症。許多醫書記載著梅子的好處,比如:

《食療本草》:「嚎破水漬,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亂心腹不安,及痢疾。治瘧方多用之。」《本草綱目》:「斂肺澀腸,治久痢,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湧痰,殺蟲。 」《本草拾遺》亦記載「去疾,去瘧瘴,止渴調中,除冷痢,止吐逆。」

而現代醫學也研究出,它可以抗菌,抗過敏,防癌,生津止渴,一般人均可食用,胃酸過多者、瀉痢等人則忌食。

梅子曾出現在很多的詩詞之中:

唐代杜牧的〈初春舟次〉:「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徑香寒蜂未知。」

清代王士禎的〈董起男送風雨梅戲占為謝〉:「吳中五月梅黃雨,想象千年舶棹風。珍重遺來看軟齒,不須將醋浸曹公。」

據說三國時期,曹軍南下,天氣熾熱,無處找水,兵士們口乾舌燥,渴不堪言。曹操向兵士們說,前邊不遠便有梅林。大家聽了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流出來,於是「望梅止渴」成了非常著名的成語。

果梅鮮食者較少,主要用來加工成多種蜜餞,如話梅、青梅,茶梅;入菜烹煮的也不少,如梅乾菜,梅子雞,都是華人普遍喜愛的料理;近幾十年來,製成梅醬、梅醋、梅酒,甚至提煉梅精等大為流行,已成為最時尚的保健食品,日本人尤為重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