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聖諦法,使眾生了解世間真相而去除煩惱,證入涅槃;未證得涅槃的人,也能獲得世間法樂。佛能為眾生說法,則一切眾生就能獲得安樂。如:祈求遍灑甘露,我有小田,自能受到滋潤。此為「請轉法輪」的意義。
勸請──(二)請佛住世
勸請的第二種含意是「請佛住世」。凡夫隨業流轉,也隨心念的造作,而於六道轉生而住,心若能止住妄想造作,自然就不再流轉六道。我今請佛饒益眾生,如大火炬,希望能止住不斷造作變化的心,使眾生的心能清淨安隱,得到解脫,是名「勸請」。
隨喜
隨喜,於自他一切之善根隨喜讚嘆也。「隨」,隨順事理,無二無別;「喜」是慶己慶人。佛既然已三轉法輪,眾生獲得三世的利益,故是因之前的「勸請」,才有現在的歡喜。又,我應該勸化眾人,令他們生起善心;他們若能自生善心,故我歡喜眾生得益。
乃至過現未三世眾生能具福德(注{1})善、三世三乘能獲無漏善、三世諸佛從初心直至入滅,一切所有諸善,我皆隨喜,亦教他人隨喜。 如:賣香時,賣香者、買香者、傍觀者,三人同熏香氣。故,能度化的人、受教化的人以及隨喜的人,這三種善是均等。
觀眾生被煩惱所迷惑時,心甚為悲傷;觀眾生能自生善業時,對他們生起大恭敬心,如常不輕菩薩尊敬一切眾生一般。
常不輕菩薩見諸眾生,具足三因佛性(注{2}),皆當作佛;三因雖未發起,日後必然生起,故應恭敬眾生如佛。為什麼呢?因為未來諸佛世尊,其數是無可限量的(因為人人皆具佛性,必然皆成佛道),此是甚深的隨喜意。《法華經》的隨喜法門(聞佛壽命長遠─佛性永恆故),或是《大品般若經》中隨喜眾生行善的人等,即是此意。(待續)
注{1}福德:是菩薩摩訶薩圓滿菩提的根本,為聖人所讚嘆、有智慧者實踐的內容;此福德能獲得四天王天等福報,乃至佛的一切種智。是故,見福歡喜。
注{2}三因佛性:指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正因佛性,即眾生本有的真如;了因佛性即洞見真理的智慧;緣因佛性,即資助生起智慧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