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八八水災已進入心靈與設備重建階段,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認為,災後自殺人數的多寡與對重建能力的信心和完備的防治教育呈負相關,學會與律師公會、會計師公會、建築師公會和衛生署聯合呼籲:「災後的自殺防治,各領域都有責任,也都能盡一份心力。」
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周煌智醫師針對九二一災後心理重建做研究,指出災後三年,精神疾病(尤其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盛行率會下降五成,自殺傾向和藥物濫用卻增加一倍;相較日本阪神大地震和美國卡崔納颶風後的影響,反而是精神疾病增加一倍,自殺傾向下降九成,研判是民間團體介入心靈撫慰,與災民對重建產生信心所致,而自殺本身是多種因素的結合,防治和心靈重建也該多面向。
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光宙表示,硬體設備的建築也需納入心靈重建的一環,他認為:「環保屋和避難屋不僅顧及生態發展,地點的決定若能符合文化信仰,都有安撫的作用,也較能讓人對往後天災的發生放心。」律師、會計師、醫師則分別從生活權益、經濟生技、生命健康三個面向協助心靈重建。
中華民國自殺防治學會秘書長廖士程也表示,災難相關人員如救難隊、軍警、媒體本身也是容易受到心理傷害的族群,應多予關懷。學會也發表五本自殺防治手冊,包括失業、關懷訪視等問題的指引,因為學會認為各個領域都能幫助災民,也都可能產生二度傷害,應做好準備。手冊請至各縣市衛生局或心理衛生中心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