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做一個捍衛新聞自由的勇者

 |2009.09.01
1780觀看次
字級

今天是記者節,在媒體爆炸的時代,新聞自由固然得到較大的空間,但台灣的媒體環境逐漸惡化,在這樣的氛圍下,許多媒體記者被批評為政治打手、社會亂源,雖然大部分的記者都堅守崗位,在惡劣的環境中盡職守分,一方面提供第一手的消息給民眾,一方面持續監督政府,扮演看門者的角色,的確不容易。

解嚴後台灣媒體開放了,經過二十年的蓬勃發展,近年因經濟不景氣以及網路媒體興起的影響,傳統媒體開始整併萎縮,不少報紙關門歇業,也有新的媒體進來。

由於競爭激烈,八卦新聞和羶色新聞掛帥的現象至今不歇。媒體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既要顧慮市場、滿足報老闆的胃口,又要維持新聞專業,內心深處的確有矛盾。

前不久因爆出媒體名嘴和檢察總長陳聰明吃魚翅風波,使得媒體人的角色和分際備受質疑;甚至有人誤解媒體一方面批評人家、一方面又不避諱的和當事人應酬,雙面人的角色讓人不齒。而名嘴幾乎成為爆料中心,從這一點來看,反應了當前媒體人的盲點與難為之處。但風災期間,我們也看到許多記者奮不顧身深入災區,提供最新的訊息,稱職的扮演了橋梁的角色。

新聞自由一向是媒體爭取的目標,儘管台灣解嚴了,但新聞自由也相對的受到更多限制。在扁政府時期,官員甚至總統本人動輒控告媒體,顯見民眾普遍無法認知新聞自由的重要。當時還發生搜索媒體、約談記者的情事,這種只有在極權國家才會發生的情況在台灣卻屢見不鮮。

NCC成立以後,照理說新聞自由應該得到更多的保障,但NCC卻以管理媒體為職志,手握發照權,數度以新聞不符合法令為由不發給媒體執照,最後卻被法院判決敗訴;甚至制定一些箝制新聞報導的法令,且動輒對媒體重罰,這些都是新聞自由的絆腳石。

記者節的由來在表彰記者爭取新聞自由的勇氣,一九三三年江蘇《江聲日報》主筆劉煜生遇害,引起全國新聞界重視,於次年訂九月一日為記者節。聯合國在一九九三年也訂每年五月三日為「新聞自由日」,用意在提醒各國政府重視新聞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石。

聯合國在一九九七年也設立了一個「世界新聞自由獎」,以表彰記者揭發真相、維護新聞自由的貢獻和勇氣,俄羅斯的人權記者安娜二○○六年就因為報導車臣的衝突事件被射殺在家門前,聯合國頒了這個獎給她;然而在今天還有許多記者仍在監牢中,甚至有記者、編輯遭到拘留、謀殺,前不久,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還到北韓營救了兩名被拘禁的記者,可見新聞自由的奮鬥還方興未艾。

記者節這個節日提醒我們,沒有記者的努力和堅持,就看不到真相;沒有新聞自由,就沒有真正的民主。

我們除了期盼媒體人不要屈服於惡質的競爭環境,並對捍衛新聞自由的勇者表示敬意,更期待媒體人要以終極關懷為職志,為人類的最高價值而奮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