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聽奧規模為歷屆最大,面對眾多的選手與外賓,尤其許多聽障人士,手語、接待、引導等志工扮演不可或缺的要角。
成功落幕的高雄世運,市長陳菊感謝所有志工無私的奉獻,她說,「沒有志工就沒有高雄世運。」相較於世運,聽奧面臨的是選手或外賓「聽障」的挑戰。
聽障人士多半用手語溝通,聽奧基金會總執行長盛治仁說,「舉辦聽奧才知道,『原來各國手語也不一樣,雖然有國際共通的國際手語,但國際手語並不普及』,這方面問題的確讓我們有些棘手,所幸都一一克服了。」
盛治仁指出,志工招募回響熱烈,已有九千七百餘人報名,與選手比例接近二比一,主要負責運動員服務及處理大會庶務。
聽奧籌委會社群部召集人李郁凡表示,志工分為一般、外語以及手語三大類,其中外語志工共一千一百人,提供十二種語言的多元服務,除英文外,還有法、德、義、西、俄、捷克、波蘭等歐語、阿拉伯語,以及日、韓文等,成員多來自台北各大專院校外語系學生。
聽奧籌委會學校服務部則指出,北市教育局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和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合作,開設國際手語選修課,培訓手語志工種子,二年多來已見成效,多數學成學生都投入聽奧志工行列。
李郁凡說,募集到的手語志工,有些人除要會台灣手語外,還得精通國際手語,將在賽事中擔任「手譯員」的重責大任。
這次約三分之二聽奧志工來自大專院校,其中北教大和銘傳大學參與最踴躍,各報名一千二百人及七百人;四分之一志工來自企業和扶輪社,其餘則為國內和國際人士個別參與。
台北市政府指出,將協調北縣、新竹市,展開旅館評核作業,實地檢驗各旅館公共空間、客房等硬體設施,英語標示及無障礙設施配置情形,測試現場服務人員英語應對,及接待聽障人士等能力。
北市府認為,參加聽奧的選手,很多可能是第一次來亞洲,甚至第一次到台灣,他們對於聽奧的印象或許不僅是比賽本身,還包括提供一夜好眠的旅館,如何扮演好一個稱職的地主接待貴賓相當重要。
此外,北市也安排八十八個中、小學的親善團,搭配這次參與聽奧的國家,讓本地的學生了解各國文化,培養世界觀,另一方面則藉與各國選手交流機會,向國際宣傳台灣風光。
通曉英語、土耳其語及西班牙語的志工溫靖榆表示,特地向公司請假,擔任巴西代表隊五天的隨隊志工,希望發揮以往累積的志工經驗,在難得由台灣做地主的國際賽事中,讓外籍人士體驗台灣人的友善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