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障選手預備起跑時,地面上的燈號需要由旁邊工作人員控制。李宇政攝
參加聽奧的選手,聽力損失須達五十五分貝以上,所有選手比賽前,要拿下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接收器,確保比賽公平性,在無聲的環境中競技。因此,聽奧最大特色就是以燈光及旗幟,代替裁判哨聲。
以田徑跑步項目的「燈號式」發令系統為例,發令系統就像賽車比賽中的燈號裝置,放置在選手就定位的前方,以紅、藍、綠色燈代表,就位、預備、開始。
聽奧基金會執行長林國瑞表示,「為了聽奧,台灣自行研發、設計這套發令系統。」對於系統的精準度,林國瑞相當有自信地說,「這絕對是歷屆以來準確度最高的。」
而技擊項目如跆拳道、空手道,是速度、力量及技巧的展現。為讓聽障選手得知攻擊是否有效,比賽場邊四周會設置得分燈號顯示器,當某一方選手攻擊得分,燈號即亮燈顯示,兩方競賽者,即可立即採取後續的攻守戰術。
另外,像手球、水球及籃球等團體賽部分,場上除了有一般裁判吹哨之外,場邊紀錄台另有一位助理裁判,負責操作燈號警示器。當裁判吹哨,助理裁判即按下警示器,籃球場的多處位置即有閃光告知犯規,讓選手停止場上動作。
而比賽面積廣大的足球,在一般比賽中,須有一位主裁判位於場內,二位邊審位於場邊。聽奧足球比賽都在白天舉行,且場地相當寬廣,無法比照籃球模式,以燈光警告選手犯規,因此在聽奧足球比賽中,特別加入了十位助理裁判,以平均的相對位置位於球場周邊,手持明顯的旗幟,當主裁判吹哨表示犯規時,十位助理裁判同時在不同位置,舉旗表示警告,讓場上的二十二位選手都能清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