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三軍之事,莫親於間(間諜),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問也。──《孫子‧用間》
完全讀懂名句
關於戰爭的事情,沒有比間諜戰更需要主將親自掌握的了,獎賞沒有比間諜更厚重的了,任務沒有比間諜更應保密的了。不是至高智慧,不能運用間諜;不存仁義之心,不能指使間諜;不具精密思考,不能判斷情報的真實性。
間諜戰真是精細微妙啊,沒有一處可以忽略間諜戰。
兵家詮釋
《將苑》:上亂下離(領導階層昏亂,臣子離心)就有運用間諜的空間了。間諜運用成功,則敵國內部產生嫌隙,有了嫌隙就可以將他(非主流)挖角過來,然後發動攻擊,必定可以戰勝。先進行間諜戰以削弱敵方實力,然後才採取軍事行動。
梅堯臣:運用間諜必須察知真偽,且要辨別邪正,所以「非聖智不能用間」。
陳 皞:主將以仁結恩,以義制宜,間諜才會盡心,甚至不計自身安危,所以「非仁義不能使間」。
杜 牧:間諜很有可能只是貪圖財祿,探聽不到敵人的真實情報,而以虛辭或假情報敷衍。這就必須有精密的思考來研判情報的真偽,所以「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實戰印證
《三國演義》赤壁大戰之前,「周瑜打黃蓋」演出苦肉計,曹操派去東吳臥底的間諜蔡中、蔡和將情況報回。然後闕澤送黃蓋的「降書」去到曹營,曹操乃信以為真。
因而黃蓋能以「陣前起義」的姿態,率滿載薪材、油脂的船隊,一路開進曹軍艦隊,完成火攻任務,立下赤壁大戰的第一大功。
黃蓋甘願挨打(皮開肉綻,鮮血迸流),顯示周瑜「仁義而能使間」;周瑜識破蔡氏兄弟是間諜卻不殺,留著好進行「反間計」,稱得上「聖智而能用間」。
曹操秉性多疑,卻因情報研判失準,而誤信黃蓋詐降,相對而言,諸葛亮看懂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才是「微妙而能得間之實」。
名句可以這樣用
成語「以管窺天」,比喻目光短淺,視界不廣,另一成語「管中窺豹」,以管中所見僅「一斑」,比喻所見局於一隅。然而,情報戰不可能得見「全豹」,所以情報戰的特質就是要「以一斑推知全豹」。
「管中窺豹」可以做為正面形容,對於所見孤陋者,用「坐井觀天」形容可也。(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