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中的四兄弟,因每人聽聞一句佛陀說法,連成整首四句偈,加以思惟而證得三果羅漢,誠令人不可思議。
四句偈的功德到底有多大?《撰集百緣經》卷八有一則故事:佛陀時的毘舍離國人皆知有一人以偷為業,此人有一次入僧坊欲盜銅器,剛好聽到比丘說一四句偈:「諸天,眼瞬極遲,世人速疾。」便記憶在心。
後來,波斯匿王得到商人奉獻的一顆上價摩尼寶珠,即命人將珠繫在王城高塔的塔頂。小偷知道後便盜取此寶並躲著不出。國王一看寶珠被偷大發雷霆,便公告國人,若能密報,當以重賞。但過了許久,仍無人敢出面取賞。當時,有一智慧大臣,便對國王說:「今王境都,豐樂無極,盜者甚少,唯此一人,偷盜為業,以用自活,舉國聞知。今此寶珠,必是彼人,見為偷取。今若繫縛,榜笞鞭打,必不肯首。王當設計策謀,彼人為當虛實。」
王即私下派遣密探親近小偷,故意勸令酒食使其大醉,並在莊嚴的殿堂及歌伎舞女的殊妙中,安排伎女假意問他:「以汝閻浮提中,偷塔棖頭珠故,今得生此忉利天上。我諸伎女,作唱音樂共侍衛汝,汝實爾不?」喝醉酒的小偷原本想說,又不知此處是否天界,在伎女們催逼甚急時,忽想起比丘曾說「諸天,眼瞬極遲,世人速疾」的四句偈。當他看到伎女們的眼瞬都很快,即知此非天上天女,故而低頭不語。官府由於沒有他偷寶物的證據,只好放了他。
取不回寶珠的國王很憂愁,大臣即再獻一策,請王詐認小偷為遠方親戚,賜為大臣總管宮中一切庫藏,並軟言慰藉小偷:「今者更無,如卿所親,好守庫藏,無令失脫。」待小偷歡喜不已並視王為至親之時,方問:「我前所著摩尼寶珠,繫塔棖者,卿為知不?」此時小偷必將一一吐實。國王即依言而行,最後小偷終於承認偷了寶珠並將之歸還。但國王仍好奇,為何伎女假扮天女問話時,他卻一言不語呢?小偷即說原因,更當下向國王請求出家。國王不解,榮華富貴皆已得到的他,卻反而又要出家呢?小偷答道:「由我曾聞沙門所說一四句偈,脫得不死如是厄難。況復多聞讀誦修習。如說修行,必獲大利。是故今者,願欲出家。」王即聽許,而小偷出家不久後,亦證得阿羅漢果。
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佛光會在社會上積極舉辦各種淨化人心的活動,如讀書會、心靈講習、佛學講座、抄經靜慮、課誦共修……等,正是希望能透過「給」眾生一個熏聞「四句偈」之機,而得未來解脫之功。故四句偈功德多大呢?佛光四句偈說的好:「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