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日月》宏觀微觀星雲大師一生志業

高希均 |2006.04.15
617觀看次
字級

十二年前,星雲大師首部傳記《傳燈》問世,當時創下了出版界的輝煌紀錄。符芝瑛撰述大師弘法利生的故事,感動了海內外百萬讀者。

今年是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也是大師八十壽誕。符芝瑛再度執筆,所寫《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一書,以更宏觀的視野與微觀的深入,記錄了大師一生志業。
對佛光山創辦以來,大師倡導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也有更生動的與延續的記述。

我本身是研習經濟與管理的,自然會用我們的語言來問:星雲大師用什麼「經營策略」、以及什麼「商業模式」,創造了遍及海內外的「佛光事業」?

價值創新的藍海策略

去年八月「天下文化」出版的《藍海策略》與《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提供了關鍵性的解答;出版後即刻引起了各界的重視與迴響。

書名中的「藍海」不是政治符號,而是一種機會無限的隱喻,意含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正等待雄心萬丈的人們啟航追尋,鼓浪前進。

《藍海策略》一書指出:企業不可能永遠保持卓越,要打破這個宿命的策略就是:「脫離『血腥競爭的紅色海洋』及零和遊戲,創造無人競爭的市場空間,開創藍海商機。」

因此,藍海策略的精義,就是跳脫傳統的惡性競爭,刺激企業(或組織)去追求一個完全嶄新的想像空間與發展方向。它不再堅守一個固定的市場,也不是在圍城中搏鬥,更不能對舊市場、舊產業緊抱不放;而是勇敢的另外建舞台,另尋市場,另找活水,透過「價值創新」在新創的環境中大顯身手。

事實上,人間佛教的推廣早已默默的在運用這些藍海策略,在大師身體力行下,佛光山一直在努力開創宗教的「新市場」;不與其他宗教競爭,使「競爭」變得不相干;創造出信徒及社會的新需求,追求持續領先;同時維持信徒的信任及社會的信賴;調整內部人才的培育與作業系統。


星雲模式 與時俱進

讀完《雲水日月》,發現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用心、做法、效果,不僅符合上述的藍海策略,更超越了藍海策略。因此,《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即藍海策略的中文版、宗教版;更正確的說,星雲大師是藍海策略的先行者、領先了半世紀。

歸納起來,大師對於傳統佛教的陋習勇於改革,使佛教能夠擺脫守舊、落伍,進而「與時俱進」、與眾不同、貼近生活、見人所未見、做人所不能做、不敢做。這正就是「藍海策略」中的「價值創新」。是這些做法提升了人間佛教的競爭力與差異性,這也真是台灣社會向下沉淪之中,向上提升的最大力量。

這些做法的源頭來自星雲大師。我不斷思考:是這位宗教領袖的哪些才能使他成為推動「人間佛教」第一人、藍海策略的先行者?我的觀察是大師擁有六項才能:
(1)過人的領悟力。
(2)敏銳的洞察力。
(3)強烈的說服力。
(4)堅毅的執行力。
(5)巨大的擴散力。
(6)無私的生命力。

大師的成就,不能歸功於機運;他的「志業」,不只是宗教;他的影響,更不局限於台灣。大師的貢獻早已經跨越宗教,超越台灣,飛越時空。
他是屬於海內外全體華人的,他也是屬於全人類的。
(本文節錄自《雲水日月》序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