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賢齊台北報導】據估計國內有八十萬名五十一至八十歲罹患糖尿病的「糖爸爸」,卻有超過四成患者對低血糖症狀不了解。醫師提醒,降血糖避免過與不及,家人給予的協助與關懷,是控糖最重要的助力。
一份針對兩百三十一位三十歲以上糖尿病友所做的調查顯示,八成病友曾出現無力虛弱、強烈饑餓感、頭暈等疑似「低血糖」症狀,卻有超過四成五十歲以上患者對低血糖症狀不了解。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提醒,不會表達症狀的中老年糖尿病患,對糖尿病的自我意識能力、處理能力皆偏低,家人的角色相形重要。但若家人對低血糖的認知也不足,可能導致患者陷入高風險中。
五十二歲、從事空調工程的陳先生四年前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靠運動將血糖控制的很穩定。日前隨車友前往台中山區騎車,攻頂前的五十公尺,出現肚子餓、頭昏、發抖的「低血糖」症狀,光是拿出隨身攜帶的「救命糖」,就花了一分鐘,打開糖果紙又花了半分鐘,糖果送進嘴巴,已經來不及,整個人昏了過去,「所幸是往馬路一側倒下」,沒有跌入山溝中。
慶幸自己撿回性命的陳先生說,後來到醫院回診,才驚覺是低血糖導致,「原來低血糖比高血糖可怕」。
這份調查同時發現,控糖過程中因為「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藥品副作用多」、「服藥方式複雜」常不小心遺忘或錯過服藥時間,讓糖爸爸平均快樂分數只有四十五分。
許惠恒提醒,年齡愈大的患者,家人的協助愈重要,像是提醒用藥時間與回診日期、協助追蹤記錄血糖等。
陳先生因不知有低血糖,在運動中暈倒,醫師告知後改變飲食、運動及每天定期檢查血糖。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左)表示,父親節下午二時至六時,在台北市信義新天地A10停車埸(香堤廣埸),將舉辦譗控糖八八園遊會豃,希望全家牽起手,控糖動一動,現場有免費血糖檢測,控糖親子操,讓大小朋友成為控糖生力軍。記者邱麗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