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昨貴報頭版的「刷馬桶,刷出人生哲學」報導,我認同鍵山老爺爺的觀點「刷馬桶可以修身養性,在刷的過程,也把自己的心刷乾淨了」,不過,鍵山老爺爺成立刷馬桶俱樂部,如果能指導國小學童自己打掃,或許會更好。
有一次我問學生:「最喜歡學校什麼地方?」居然有不少人說喜歡「廁所」,令我覺得奇怪,細問才知廁所是他們所謂極隱私的地方,可以做很多事,像聊天、唱歌、寫詩、哭泣、罵人、吃東西、打手機、抽菸等,見識到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我花一節課介紹國外旅遊時看到的廁所特色,分享廁所趣聞,有些同學也提到小學掃廁所的經驗,這下大家意見更多了。
每年開學清潔公共地區的分配,我都期盼能抽到掃廁所,剛開始學生很不以為然,家長也有抱怨,但說也奇怪,師生一起刷洗清理,默契愈來愈好,久之學生反而愛上這份工作。
最高興的莫過於有家長告訴我:「以前家裡廁所都是我清理,孩子們還不知珍惜亂搞一通,現在全由兒子負責,廁所變成家裡最乾淨迷人的地方哩。」人有時還真怪,寧願花很多心血裝飾我們並不常用的地方,倒是漠視使用最頻繁的廁所,為什麼不對自己好一點呢?讓自己坐擁五星級方便的感覺,又可修身養性,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