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台灣鋏蠓 小黑蚊不是蚊子

記者高堂堯 |2009.07.26
1488觀看次
字級

【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學名「台灣鋏蠓」的小黑蚊,最早被發現於台中大肚山,因成蟲體長僅一點四公厘,又俗稱「黑微仔」和「小金剛」。小黑蚊名稱裡雖然有個「蚊」字,但並不是蚊子,而是屬於騷擾性(nuisance)的昆蟲。

中興大學杜武俊教授指出,一般常見的石、磚或水泥結構表面和縫隙中的「青苔」,其成分之一為「藍綠藻」;小黑蚊雌蟲則嗜吸人血,吸血後就在青苔中產卵,幼蟲便以其中的藍綠藻或綠藻為主食。

環保署毒管處科長丘明中表示,日常環境中的磚、石、坡坎、水泥表面,花圃、花台、花盆、空地的土表,以及大樹和灌木叢下,都遍布青苔、讓小黑蚊成長得以成長。「中南部的休閒農業區是問題最嚴重的地域」,丘明中說,如果園、竹林、有機菜園、茶園、樹林,以及檳榔園等,因為陽光豐沛又常灌溉,青苔四處叢生,也成為小黑蚊滋生的最佳溫床。

杜武俊說,小黑蚊在攝氏十四度以下的環境不容易生存,而台灣高溫潮溼、富含食物來源的環境,正給予小黑蚊生存的絕佳條件:每逢梅雨季節、天候轉熱後,小黑蚊就跟著來。

環保署毒管處科長丘明中指出,多年來隨著人口和都市規模的擴大,人們漸朝山坡地、郊區開發,侵犯既有的生物生態體系,於是小黑蚊和人類開始相互影響、干擾。但北部地區因都市化程度較高,農業不興,加上水泥柏油建築物阻絕,所以小黑蚊問題相對較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