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小黑蚊的個人防治方式之一,即是在裸露皮膚上擦抹防蚊藥劑;「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團隊中的中台科技大學李憲明教授表示,目前中心已自行調配出天然成分的小黑蚊防護乳液,藥效可達九十分鐘左右。
李憲明指出,這種防護乳液是綜和柑橘、薰衣草、香茅和茶樹等植物精油調製而成,「我們正在申請專利,但還沒有量產或公開販售的計畫。」李憲明表示調製方式並不複雜,因此他們多教導民眾自行調配,若民眾主動索取成品,也會盡量提供。
台中榮總陳怡行醫師研究小黑蚊叮咬症狀多年,她指含有「敵避」的防蚊藥品效果更佳;但敵避屬化學品,即使部分產品獲得衛生署核可,長期使用仍有健康風險。陳怡行表示,若非使用敵避藥液不可,不宜與皮膚直接接觸,「應噴在衣物上,如領口、袖口,防止小黑蚊鑽入吸血即可。」
被小黑蚊叮咬處,陳怡行醫師指一般有立即型和延遲型兩種症狀:立即型馬上會紅腫、癢痛,此時不宜搔抓,可使用清水、醋清洗,或其他止癢藥膏。「如果是延遲型,傷處可能會持續十天至兩星期,甚至造成發燒或淋巴腺腫大等症狀。」陳怡行說,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刻求助皮膚科等專業醫師、使用含類固醇的處方藥膏。
「無論化學或天然的防蚊產品,都不見得完全安全,民眾使用時仍須注意藥劑成分和本身體質,並注意叮咬處的照護,隨時向衛生單位和專業醫師諮詢。」陳怡行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