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心靈】領導與倫理價值的力量

陳怡安 |2009.07.20
847觀看次
字級



《星雲禪話》中舉了個令我咀嚼再三的故事:

惠心禪師還只是個十五歲的沙彌時,有天當朝皇帝到寺廟禮佛,見他應對得宜,心甚高興,於是賜贈給他不少禮物。惠心當下想到自己家鄉老母,很快把禮物轉送給她。母親接到孩兒送來的禮物,當然高興,感受到孩兒的一片孝心。緊接捎了封信給惠心,告訴他:「能獲皇上的賞賜,當然值得歡喜,但得切記送你出家為道的本心,是不希望你做一個流連名利場中的俗人,而是要成為一位有修有證的禪人。透過真參實學,成就人天師範呀!」

母親懇切的叮嚀,令惠心重新立志,把自己託付在「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參修之中,終成一代僧寶。

此故事蘊含了豐富而雋永的倫理價值內涵。

因惠心「行為得宜」,受到皇帝的賞識,進而贈送禮物。皇帝代表社會地位的崇高價值;皇帝送的禮,是可以用來炫耀的「物質價值」。為社會最高領導人所肯定、所欣賞的「應對得宜」,可視為人際社會行為規範的價值尺牘;惠心轉送禮物給母親,則是「孝心」的倫理價值表現。

在諸多價值的相互牽引下,母親明透地綜合了此些價值可能淹毀她愛兒那不可折扣的莊嚴「立志」,她也明白看到皇上欣賞和賜禮這一舉動,可能帶給沙彌兒子惹發一種虛榮的念心,把本該有的平常作為││依禮而行,也是對一切人的得宜應對││上綱到過度的升值和膨脹,以致令出家為僧的初心給滑落了,給遮掩了。

出家的初心,是在參證超越名與利層次的價值,以不忍人之心,發大願,超拔於被名利糾纏折騰的有情眾生。信中所揭露的母親人格的光彩,正是她所點化出的顛撲不破、終極生命價值的莊嚴護持。

惠心禪師,藉助母親的教誨而回歸出家初心││成為一位有修有證的禪人,把自己生命託付在「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華嚴究竟。人一旦清楚了自己生命價值託付之所在,並堅貞地在此自許的價值中淬煉,那便是自我完成,便是活得有價值。

「道不可須臾離也」,可是暮鼓晨鐘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