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名家筆名謎趣

林長華 |2009.06.15
484觀看次
字級

人之姓名不過是簡單的專用符號,但是由於漢字的一字多義和一詞多義,懂得一點謎道的文人們出於某種需要,便在自己的姓名加入謎的成分。如果您留意觀察,也許不難發現,一些著名文人的姓名、筆名頗有風趣幽默的謎味。

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唐寅在題詩作畫時,常隱其真名。他有個題款:「只在康宣兩字頭」,這像是一條離合體燈謎。「只」「口」與「八」分別與「康、宣」二字的上頭組合起來,不正是「唐寅」嗎?

明代文學家徐渭常用「秦田水月」的印章鈐款。「秦」拆開後可為「三人禾」扣合「徐」字。「田水月」則可合為「渭」字,這是多麼巧妙且有謎味啊!

現代著名文人妙用製謎手法謀名更不在少數。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他曾起了個別名「舒舍予」,即把自己的姓拆成「舍予」二字,意為放棄私心和個人利益。

文學家曹禺原名萬家寶,有人問起他的筆名有何含義,他答曰:「我姓萬,這個萬字,草字頭下一個禺。寫文章總得有個筆名,便將萬字拆為『草禺』,但草不像個姓,他就取諧音來個「曹」字。」

詩人兼書法家沈尹默,原名君默,有好友跟他開玩笑:「君既默不作聲,要口何用?」他聽了覺得有理,就把「君」的「口」省去,成為「尹默」。

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錤。當年他應約為《讀書生活》寫科學小品,用了新筆名「高士其」,意為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錢。

寫過《書劍恩仇錄》、《射雕英雄傳》等十五部武俠小說的金庸原名查良鏞。上世紀五○代中期他在主編的《新晚報》副刊發表《新派武俠小說》,一時想不出用什麼筆名好,索性把名字最後一個字分為兩半,從此「金庸」的筆名風靡香港。

著名劇作家沙葉新曾化名「少十斤」,他曾撰文戲謔自己:「少十斤,為沙葉新的右半,可見此人不左。」取姓名的一半作為筆名,這在燈謎中,便是一半兒體,也叫半形體。如有這麼一條燈謎,謎面「半價出售」,猜一字,謎底為「催」。

燈謎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特產」,它為著名文人的筆名增輝生色,也多了一層意味深長的內涵,這在外國恐怕是見不到的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