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二度核試爆,金正日再一次破壞東北亞安全格局,向中、美、日、南韓示威,這是金正日一貫作風。他這次挑戰胡錦濤,一如其父金日成一九五○年挑戰毛澤東一樣,以發動戰爭危機,考驗中國和北韓「唇亡齒寒」的戰略關係。
金氏父子堅持韓國民族主義,善於玩弄以小搏大,利用大國矛盾以保障北韓生存安全。
毛澤東當年本來部署先解放台灣,可是金日成知道,如果毛澤東拿下台灣,就不會為朝鮮統一戰爭而出兵,所以他和史達林聯手誘迫中國介入韓戰。
中國歷史的宿命是:朝鮮半島有事,中國就不可能置身事外。即使冷戰結束已經二十多年,中國和美國利益共同點很大,但對於朝鮮半島戰略利益仍然不同。
中國不能過度壓制北韓,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投鼠忌器。北韓政權不穩定,朝鮮半島局勢若加劇動盪,南韓經濟和政治安全難保,美國可能需要調動駐韓美軍,甚至先發制人進入北韓,解決北韓發動南侵危機。中國國防安全不容北韓政權崩潰,金正日有此把握,才敢不惜以玩命手法迫使強鄰讓步。
金正日不是拚命三郎,而是梭哈高手,他知道美國、日本、南韓都拿他沒輒,可是他還是怕真正惹毛中國。
胡錦濤面臨燙手山芋,或許會一如二○○六年北韓第一次核試爆一樣,同意安理會通過譴責決議。但讓金正日難以承受的經濟制裁,如停止石油輸送、動搖北韓的做法,應該不會出爐。中國會軟硬兼施私下協商,要求金正日冷靜,過一段時間後,再找重新回到六方會談的辦法。
美國歐巴馬政府高舉對話大旗,如今卻面臨只能自說自話的困境。
國務院發言人凱利表示,美國仍然認為類似六方會談的多邊架構,是處理北韓問題的最佳對策,但連他的直屬老闆、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都承認,北韓重返六方會談的機會恐怕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