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十四檢測出土文物 年代約240AD 奈良縣櫻井市可能是古王朝所在地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小組,根據目前已發現的出土文物進行分析,發現傳說中是日本古代「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陵墓所在的奈良縣櫻井市「箸墓古墳」,極有可能就是卑彌呼的墓。此項重大發現,預料又將掀起關於卑彌呼之墓的爭議。
「邪馬台國」被認為是日本國家的起源,其記載見於中國史書《三國志》中的〈魏志.倭人傳〉,書中稱「邪馬台國」在經過大亂後出現了一名叫卑彌呼的女王,並記載了卑彌呼統治下的「邪馬台國」,在西元二三九至二四八年之間與魏國互派使節的情況。
但關於「邪馬台國」的位置,書中沒有詳細記載,史學界一直有畿內地區和九州地區兩種意見,日本媒體認為,上述考古成果很可能對「邪馬台國」位置之爭產生影響。
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小組,利用碳十四測年法對從箸墓古墳周邊出土的土器上附著的碳化物進行了檢測,依檢測結果推定,箸墓古墳的建造年代約在西元二四○至二六○年之間。
箸墓古墳位於西元三世紀時期,日本最大的村落遺跡纏向遺跡內,全長約二百八十公尺,遠大於之前發現的一百一十公尺的最長古墳,被認為是強大政權出現的結果,但其墓主卻一直是個謎。由於箸墓古墳是日本宮內廳指定的皇族陵墓,不允許挖掘,因此古墳周邊出土的土器成為判斷古墳年代的線索。
有學者指出,碳十四測年法在取樣時容易混入雜質從而影響檢測結果,從世界考古實例來看,檢測結果也往往比考古學認定的年代為前,因此不能僅憑這一點就輕易下結論,但研究小組聲稱,除箸墓古墳外,他們還對周邊古墳出土的土器作了檢測,結果年代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