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龜山訊】位於桃園縣山谷地的龜山鄉龍壽村,早年有二十多戶居民就地取材蓋的石板土地公廟,因土地開發或被鏟除、改建,僅剩一座保留原始樣貌的土地公廟,地方人士展開「搶救」行為,要代代相傳。
「這座石板土地公廟,見證了老祖先篳路襤褸的精神,對後代的龍壽村民而言,意義不凡!」村長簡瑞金說,據老一輩村民口述,早年到龍壽村開墾的祖先,以務農維生,因當地是石灰頁岩地形,不僅房屋就地取材以石板興建,庇佑地方的土地公廟也是以石板興建,據說百年前多達三十多座。
隨著人口成長,土地不斷開發,原始石板土地公廟不是鏟除就是擴建為磚造廟,地方人士意識到地方特色即將消失,將村內唯一一座保留完整的土地公廟視為「龍壽之寶」。
為讓後代子孫見證龍壽祖先開發歷史,地方人士展開「搶救」石板土地公廟行動,要讓這座蘊意深遠的土地公廟能「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