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台鐵和台灣菸酒等公用事業最近紛紛調整價格,交通部也主動調整民營的台灣高鐵票價的基本費率,漲幅百分之六。這些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且在市場具有政府特許的獨占或寡占優勢地位,其調價是否合理及有無完善的配套,都應受到嚴格監督。
台電公司才調整過電價,六至九月又實施夏季電費,每月用電超過一百一十度,每度電比平常貴一點一三元,每戶每月平均將增加電費三百三十元,讓民眾感到電費一漲再漲。
夏季電費漲幅看似不高,但在失業率居高不下、薪資不增反減的情況下,就像駱駝肩上最後那根稻草,成為不可承受的重擔。
虧損嚴重的台電堅持漲價有理,但願擴大節約用電優惠。七月起,住宅和學校若連續兩年同月用電減少或零成長、且節電率兩成以上,依省電比率給予電費折扣,最高打七折;社區公共用電則可享有最多八折的電費折扣。
炎夏難省電,卻非不可能。冷氣調高一度,月省九度電;提前半小時關冷氣,月省十五度。拔除平時不用的電器插頭、開飲機設定時開關,或是把白熾燈改換LED燈,也都可省電,積少成多,愛地球也為自己省荷包。
台灣菸酒公司把料理用的紅標米酒從每瓶一百八十元降為五十元,可減少民眾購買私酒,並減輕餐飲業成本,看起來是好事一樁。但同屬蒸餾酒的高粱酒、白酒系列,與白蘭地、威士忌等進口烈酒也都適用降稅優惠,令人擔心是否財稅部門屈服於商業壓力,以及可能助長酗酒風氣。
至於台灣高鐵和台鐵間正上演的一場龍爭虎鬥,不但充滿戲劇性,也考驗政府究竟如何發揮高度智慧,以避免錢坑愈陷愈深。
和高速公路、航空運輸等比較,鐵路具有運量大、節省能源等特點。中國大陸時速兩百公里以上的鐵路已長達六千公里,再過兩三年就達到一萬公里;天津到北京的高速鐵路時速三百五十公里,已具有世界一流水準。
全世界高鐵都賺錢,台灣高鐵營運兩年卻虧損六百七十五億元。雖運量未符預期、貸款利息負擔沉重;但高鐵虧損嚴重,主管卻依然支領高薪,外界頗多微詞。消基會最近公布高鐵滿意度調查,數據也比以前退步。
台灣高鐵是政府與民間合作的BOT案,由政府擔任三千多億元融資案的連帶保證人,並協助其財務重整的降息計畫。交通部最近又以物價變動理由,主動允許高鐵調漲百分之六。至於將高鐵收歸國有之議,務須謹慎思慮,以免全民埋單。
和高鐵集寵愛於一身相比,「百年老店」台鐵近來也發憤圖強,規畫五百班列車大改點,讓電車跑得更快,更迎合休閒風潮,加掛單車列車,讓餐車重出江湖。
希望這些公用事業透過良性競爭,讓台灣的大眾運輸能早日邁向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