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一直以能一次次打破選民數量的世界紀錄而自豪,這種選舉成為改善印度的國家形象的一種軟實力。「這是一次慶典,是對印度作為民主共和國理念的肯定。」《印度時報》社論表示,七點一四億選民的規模,讓印度選舉成為世界的獨特現象。
自由化 激進組織增
然而,伴隨印度大選的並不是美國式的自由公平辯論,而是頻發的血腥事件及軍警的暴力鎮壓(圖/路透)。印度選舉暴力猖獗,當然是有原因的:
一、印度的政治運作毫無規範,形同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當民主只有選舉,選贏的就有了一切,為了贏得選舉,當然也就無所不用其極。
二、印度的階級、宗教、種姓、地域矛盾至為嚴重,因此印度自由化後,不但小政黨多如春草,更嚴重的是激進組織或游擊隊也大增。這代表了印度還沒有藉著選舉而凝聚社會之前,社會反而先因選舉而加速解體。
不滿選舉 加入改變
「讓選票而不是子彈來統治。」這是《印度人時報》社論的標題。對於選舉期間不斷發生的攻擊事件,社論中表示,也許武裝份子認為現在的選舉是有缺陷的,但他們「應該參與選舉來試圖改變它,應該把他們的主張推銷給人民,並看有多少選民會走到他們那一邊」。
英國《泰晤士報》社論稱,「重要的是民主質量而不是數量」。澳洲《時代報》則在社論中引用牛津大學教授保羅‧科利爾(Paul.Colier)的觀點認為,新近民主國家之所以不穩定,原因在於缺少制衡。這種制衡需要多種法律機構和約定俗成,而這需要長期的選舉實踐才能積累而成,「在澳洲,這個過程超過一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