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某某縣市將停辦教師甄試的新聞,常出現在報紙文教版的一隅,但這些報導尚未引起社會關注與討論,就已淹沒在其他更聳動的新聞中。
其實停辦教師甄試,除了反映過往政府為了迅速補足教師缺額,大量開放各大專院校培育師資,導致教師人力過剩的錯誤政策外,尚存有「超額教師」的更大隱憂。
在少子化衝擊下,當前各國中、小均面臨學生短缺,而必須裁、減班的窘境,超額教師的問題也隨之而生。過去幾年,各縣市政府透過教師員額控管,及降低班級人數的方式,尚能讓超額教師轉調他校任教;但這兩年來少子化的速度超過預期,超額教師已面臨無處可去、無法可解的窘境,為此,台中市政府前陣子還提出明年不排除解聘超額教師。
熟悉學校教育體制的人士都知道,學校中有不少的不適任教師,但超額教師的排序,卻是按照到校年資的多寡,而非適任與否,換言之,學校可能必須踢走資淺卻優秀的教師,而留下不適任的教師,這對教師、學校,乃至於家長和受教的學生,無疑是皆輸的作法。
《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十二封信》一書中,羅傑斯提到他不看好日本未來,原因是日本出生率低,政府卻拿不出對策。其實,台灣也面臨了同樣的困境,若政府抱持鴕鳥心態,不設法鼓勵生育,並建構適宜的超額教師處理機制,我們將失去的可能不只是優秀教師,而是孩子與台灣的未來。
李悅(南縣學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