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裡的小徑上,徐徐前行。經過一道窄窄的石橋,橋下河水清澈潺湲。過了橋,五位庵就在前方。它從前是鷺鷥的家園,現在,石板路的小巷深處矗立起杉木正門,左右竹聯寫道:「林深禽鳥樂,塵遠竹松清。」
進入正門,千坪大的林園,映現眼前。走近府邸,拉開玄關的紙門,從東到南,長棚避開了日照,沿著勾欄式的套廊走近水邊,池水從野木瓜葉下穿過,流經春天的八重棣棠與秋天的秋海棠,在青竹筒做成的「添水」裡,累積到相當程度後,「咚」的一聲,繼續往池子裡流。
池邊仿古的茶室與合歡亭,是從前主人嗜茶、與世俗往來的地方,現在則適合晝寢、讀書與習字。女主人在此以正宗古法墨流波紋的染紙書寫和歌,字體夾雜許多萬葉假名,現代人多已看不懂這樣多漢字的厚實字體了。寫著寫著,她又走到池邊以麩皮餵魚……多年後,使人想起:「洗硯魚吞墨」的句子。
夏日昏黃的光線從地板延伸到水邊,廚房有切菜聲,添水竹筒下有冰鎮啤酒,女人把腳泡在水池裡,水中的腳比外邊看到的更美!小小的,純白的腳,該有許多魚兒在四周嬉戲才好!
晚間,寢室的睡鋪已經鋪好,母親的髮香在孩子將睡的鼻息間輕輕圍繞,遠處添水的聲音,咚!咚!隔著雨窗隨人入夢。乳母順口唱著:問問枕頭睡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