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緣有師】捨的妙用

妙凡 |2009.05.14
717觀看次
字級

有一天,朋友和我談起用錢哲學,他說,只要是用在公務上,一定會申請,說到後來,還笑笑的說:「不像你,都不存錢。」其實,如果是大筆費用,我是沒能力負擔的,但是,小額支出,覺得流來流去,都在地球滾動,只是換地方放罷了,加上佛光山福利、制度健全,弘法之餘沒有後顧之憂,也就不在乎。但是,經朋友這一提,倒讓我想起,這超然於物外的性格,其實是有原因的。

未學佛前,我和許多人一樣,喜歡透過外在的東西「莊嚴自己」。背包,要和人不一樣;衣服,要有自己的個性;連騎單車都有特殊造型,真應了「人不輕狂枉少年」,樂此不疲的把自己搞得像立體式的掛衣架,琳琅滿目的活在自我的圍城中,還以為瀟灑的「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直到第一次聽聞緣起法時,真是驚為天人,覺得世間再美好的事物,都比不上這宇宙真理的奧秘和無比的莊嚴了;此後,緣起法如影隨形的活在我的思維裡,每天,我看人,看到老病;我看事,看到無常;我看物,看到生滅。我知道唯有真心、佛性的活在當下,才不會在緣起「凡所有相」中,迷失自己,唯有洞徹「皆是虛妄」的本質,才能百花叢林過,片葉不沾身。

什麼東西是我的?如果連身體都不是我的?還有什麼東西是我的?對法義的思維,在行、住、坐、臥中自然融入到生活中。然而,無始劫的習氣,讓我們對外在境界的貪愛染著,常常是不假思索的執取,光想是不夠的,我必須不厭其煩的重複練習「捨」的行為,反薰無始劫的無明,才能找回本來面目。

怎麼練習呢?我嘗試將身邊凡是可用的、給人歡喜的、自己執取的,一不作、二不休的見人就送,尤其,愛不釋手的東西,就像看見毒蛇、猛獸般的能捨盡捨,剛開始時,當然會考慮再三,非常捨不得,可是,只要想到多一份貪著,就增加一分煩惱的因果關係,無論如何也要像逃難般的難捨能捨。而出乎意外的,這一捨,不僅捨掉對外在物質的貪愛,同時也養成自己在人我對待上「來時相應,去時不留」的坦然,見面時,真誠對待每一個人,分開時,沒有遺憾,也不去留戀,船過水無痕的輕鬆做自己。

這以無為有的養成,不僅讓我「捨離」世俗價值觀的束縛,也讓久遠來囚禁枷鎖的身心,不再盲目的追求「擁有」,而能歡喜的「享有」身邊現成的事物--就是睡覺,都快樂的和宇宙虛空融合為一體。

(本專欄每周四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