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大醫學院日前發現造成癌細胞轉移的受體分子,並透過微晶片篩選平台尋找到能抑制受體因子的編號1250化合物,且動物實驗也證實,此化合物竟能讓腫瘤完全消失。有關癌細胞受體研究,已發表於最新一期國際癌症研究領域期刊「Cancer Cell」。
台大醫學院教授郭明良指出,受體因子的表現高低,可當成診斷病情的重要參考,做為癌症病患預後與存活率重要指標。
這項研究由長年致力於癌症醫學研究的台大醫學院教授郭明良團隊完成,該研究團隊在癌細胞找到重要受體分子「C型血管生長因子受體/Flt4」,並分析一百多名肺癌病患的癌細胞組織及預後情況,證實此受體分子是腫瘤是否轉移的重要關鍵。
此受體分子可導致癌細胞轉移,並表現於多項癌症上,例如肺癌、乳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及大腸直腸癌。細胞與動物實驗皆證明,受體因子表現愈高,癌細胞就具有較強轉移與侵襲力。
他說,腫瘤轉移一直是癌症病患死亡的主因,因此,了解癌細胞轉移的作用機制,為研發抗癌藥物關鍵。
在發現影響腫瘤轉移的受體因子後,研究小組又透過台大醫學院基因體中心微晶片篩選平台,從數千種化合物中,找到可抑制受體分子的編號1250化合物。
郭明良表示,相關動物實驗極成功,在罹患腫瘤的老鼠身上施打1250化合物,可在短短一個多月內,讓腫瘤完全消失,若使用口服方式,腫瘤則縮小六成。
他說,未來二期癌症病患可先接受癌細胞受體分子篩檢,從分子表現高低,就能準確預測術後治療好壞,考慮是否提早接受其他化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