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根據國建局國民營養調查發現,一至六歲幼兒鈣質攝取不足,醫師指出,許多家長覺得牛奶會導致過敏,因此讓孩子早早「斷奶」,學校也不提供牛奶。但其實牛奶過敏多發生在二歲前,且只占百分之五至八,二歲後會過敏狀況也會減輕,且人體對常入口食物會自我調整,產生「口服耐受性」,在一歲半後多喝牛奶,不僅可加強鈣補充,還可使過敏症狀消失。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江伯倫指出,台灣幼童鈣攝取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從一歲時達建議量的百分之七十三,到六歲時已降至百分之五十五,是「牛奶會導致過敏」的迷思,導致鈣攝取減少。
他說,引起過敏原因很多,但牛奶過敏現象大多是發生於二歲前孩童,僅占百分之五至八,比率並不大,且大部分二歲後孩童會恢復或減輕牛奶過敏症狀。
江伯倫也表示,人體免疫系統會對一些常入口食物做自我調整,避免一直處於「對抗」狀態,因而會產生所謂「口服耐受性」。所以部分幼年期的過敏原,漸漸會因口服耐受性,而不再引發過敏症狀。
江伯倫建議,幼兒期應培養每天二份牛奶習慣;雖鈣質可從小魚乾、青菜、大骨湯食物補充,但這些食物的鈣質可為人體吸收量,皆沒有牛奶來得好。
牛奶是鈣質與維生素B2最佳來源,家長應打破迷思,確認過敏源,勿輕易讓幼兒「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