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陸客來台人數增加,台灣導遊也變得炙手可熱起來。」許姓導遊表示,為了迎接日益增加的大陸觀光客,現在國內旅行社「搶」導遊搶得很兇,甚至到了只要有導遊執照、能開口講話,就能被旅行社找來帶團的程度。
但台灣導遊供不應求的情況,也導致導遊素質良莠不齊的窘況發生。帶團經驗超過二十年的蘇姓導遊認為,目前台灣導遊人數雖不少,但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經驗」,許多陸客旅遊品質爭議都導因於「C咖」導遊充斥市場,帶團品質因此滑落。他強調
:「陸客與我們同文同種,導遊優劣很容易分辨,所以除了政府加強硬體設施外,要提升陸客旅遊品質,台灣導遊自身也得多加油。」
「要提高大陸客來台旅遊的滿意度,導遊經驗與素質是箇中關鍵。」吳兆評表示,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要讓這些初次遊台灣的大陸客有賓至如歸、不枉此行的感受,必須仰賴導遊的帶團功力,倘若導遊只是虛應故事,即使景點再美麗,也無法讓大陸客留下深刻印象。同樣的道理,若導遊功力夠、經驗足,即便只是一般古蹟,也能說出讓人回味再三的動聽故事。
許姓導遊表示,台灣和大陸雖然同文同種,但文化的發展與保存仍不盡相同。他以「蓋印章」為例,這原本是源自於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文化,但現在大陸人幾乎都以簽名來取代蓋印章,但反觀台灣則保存這項傳統文化,無論是銀行開戶還是簽署正式文件都少不了「蓋印章」這道手續。類似這樣的社會文化就讓來自大陸的學者留下深刻印象,極度讚揚台灣對傳統文化的保存與重視。
類似的兩岸「文化差異」,必須透過導遊的解說來讓初來乍到的大陸客了解。吳兆評有感而發表示,台灣的阿里山或許沒有黃山來得高聳參天,日月潭或許沒有西湖來得波瀾壯闊,但台灣景點背後的故事卻是相當動人,而這也是台灣觀光的吸引力所在。因此,他常告訴年輕導遊一定要多充實自己對台灣文化的了解,唯有自己先了解台灣文化,才能讓這些遠道而來的大陸客留下深刻的「台灣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