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低未實習 5年來逾600學生前往就讀 被質疑抄捷徑 立院提案修法補漏洞
【記者黃揚明專題報導】「考上醫科當醫師」,是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但每年僅有一千多名高中生能通過窄門,順利進入「白色巨塔」。近年國內興起波蘭學醫風潮,由於入學門檻低,學成返國可直接參加醫師國考,被外界質疑「抄捷徑」;立法院日前提出《醫師法》修正草案,要求持外國醫學院學歷者,必須先通過學歷認證甄試,還要實習一年後,才可參與醫師國考。

現行《醫師法》第四條之一規定,除美國、日本、歐洲、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及香港等九大地區或國家以外的外國學歷,須經教育部學歷甄試通過,才能參加國家考試。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幹部陳昱璁表示,波蘭學歷原本不受國內採認,但由於二○○四年波蘭等東歐國家進入歐盟,符合醫師法中九大醫療先進區域中「歐洲」範圍,我國始採認波蘭學歷。
代辦留學的吳姓業者指出,前往波蘭學醫入學的門檻低,且波蘭醫學院設置「國際學生班」,與波蘭本地學生區隔,學費雖然較高,但全程採英語教學,不需另外學習波蘭語,具有大學學歷者,可就讀四年學制,高中學歷者則需就讀六年。
他表示,波蘭醫學院仍有篩選機制,並非外界所指「百分百保證畢業」,前往波蘭學醫者日增是事實,近五年已有約六百多人就讀波蘭各醫學大學國際班,不過由於最近國內對波蘭學歷提出質疑,已有代辦波蘭留學業者停止相關招生業務。
本月六日,立法院舉辦外國醫事學歷認證公聽會,包括官方、醫界、國外留學生家長、醫學生及立委均出席發表看法。
衛生署長葉金川當時表示,衛生署為保障民眾醫療品質,修法要求所有持外國醫事學歷的學生,都須通過學歷甄試、一年住院醫師實習,並通過醫師國家考試,才能執業。他強調:「修法並非針對特定國家,保障民眾健康的公益原則,優先於信賴保護原則。」
和信醫院醫師賴其萬認為,國內醫學生不應對國外醫學生賦予刻版印象,此外,若一位醫師當初在國內無法通過聯考,但到國外接受訓練後,成果卻不亞於國內醫學生,則國內醫學教育應有所檢討。
前衛生署副署長黃富源指出,我國醫學院畢業生到美國等地也要經過該國學歷認證,依照對等原則,國外醫學院畢業生自然也應通過我國學歷認證。
他強調,目前醫師國考只算是國內醫學院學生的最後驗收,並無法檢定國外學校畢業生的程度;「通過國考的考生就具備醫師基本資格與能力」,這樣的觀點並不正確。
國外留學生、家長代表則表示並不反對修法,但呼籲修法時應設置舊法失效的「落日條款」,且不應溯及既往,保障目前已出國的醫學系學生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