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文氣息 讓陸客著迷

記者羅智華、黃揚明專題報導 |2009.05.10
1793觀看次
字級



去年七月,政府開放第一類大陸人士來台觀光,陸客來台觀光人數明顯增加。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從去年七月至今年四月底止,這十個月期間來台觀光的第一類陸客超過一萬團,人數已超過二十四萬人次。

但是四月二十四日下午,台北市市府轉運站工地吊臂自三十七樓墜落,擊中一輛大陸廣東來台旅遊團的遊覽車,造成三死三傷慘劇;四月下旬,三華旅行社因調不到遊覽車,讓兩百多位陸客在飯店苦等;四月三十日下午,二名福建觀光客在太魯閣九曲洞遭落石砸傷;上述案例,顯示大陸觀光客來台比率愈來愈高,卻也衍生出愈來愈多的問題。

我國從民國九十一年一月起陸續開放陸客來台觀光,起初僅允許第二、三類大陸人士,即旅居海外、港澳人士來台觀光,且相關限制多,年度觀光人數最多的民國九十五年,也僅九萬八千餘名陸客來台。

統計資料顯示,單是今年三月,陸客來台觀光達五萬五千餘人、四月單月更突破十萬人,統計今年一到四月陸客來台觀光人數已較去年全年增加超過一倍,台灣儼然成為最受對岸觀光客青睞的旅遊景點。

溫家寶 台灣遊發燒

三月以來的陸客潮,與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三月十三日在人大閉幕中外記者會的談話有直接關係。他說,如果有機會到台灣「走不動,就是爬,我也願意去」,並且點名阿里山與日月潭是他最嚮往的景點。

「對大陸觀光客來說,台灣的人文氛圍與軟實力是吸引他們的一大主因。」經營大陸觀光團的創意旅行社經理吳兆評一語道出台灣觀光的魅力所在。他表示,台灣近幾年的硬體發展或許不如上海、北京等地高樓平地起的蓬勃發展,但多年來所醞釀出的人文氣息與文化底蘊,卻是讓許多觀光客深為著迷。

吳兆評不諱言表示,受限於一般大陸觀光團必須「團進團出」的限制,國內旅行社安排大陸台遊台灣的景點不外乎還是阿里山、日月潭、台北一○一、中正紀年堂等景點。而許多來過台灣的大陸觀光客,對於阿里山、日月潭等景點都有著多元化評價,有人認為名不虛傳、不虛此行,但也有人認為難以和大陸的黃山、西湖等名山大川相比擬。不過,若談到台灣的人文與風俗民情,則大多給予正面的高度評價,甚至認為是最讓他們回味的地方。

生活品味 陸客好奇

擔任兩岸學術與專業參訪團導遊多年的許姓資深導遊亦有同感。他表示,不同於一般觀光團的團進團出限制,學術參訪團相對較自由與彈性,團員可以有自由行的空間。最讓他印象深刻,這些來自大陸的學者教授或是專業商務人士,大多對台灣濃厚的人文氣息與生活品味感到相當好奇,會詢問導遊台灣人是如何過生活、如何享受下班後的時光,對於台北知名的貓空品茗與LOUNGE PUB文化,更是躍躍欲試。

例如台北知名的誠品文化就深深打動大陸客的心,不少來自北京大學等高等學府的教授來台參訪,都指名要到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親身體會,感受台灣人特有的閱讀氛圍與人文氣息。

除了專業參訪團指名要感受台灣的人文氣息外。吳兆評表示,一般大陸客對於檳榔西施也充滿好奇,若旅遊行程沒將檳榔西施納進去,也常會私下要求能否去檳榔攤「參觀參觀」,希望能親眼目睹傳說中「檳榔西施」的廬山真面目。

深度旅遊 限制待解

不只如此,「兩蔣文化」也是吸引大陸客來台的一大賣點。擔任中正紀念堂解說員多年的余慶玲表示,大陸客對於蔣中正與宋美齡的生平感到高度好奇,因為這是他們過去在生活中聽得到、但平常卻看不到的傳奇人物,尤其對於蔣中正與大陸之間的關聯與相關事蹟更是興趣濃厚,每次解說員進行導覽時,總忍不住想要舉手發問。

「就如同早年台灣人出國觀光愛跟團、現在喜歡自助旅行,大陸人來台遊覽也是同樣的道理。」許姓導遊坦言,現在走馬看花的觀光行程,確實讓不少大陸客覺得意猶未盡、無法深入了解,但他認為這只是過渡時期,等到相關限制開放後,就能逐漸改變現有的旅遊型態,慢慢出現類似像深度旅遊、自由行、慢遊台灣等更深一層的旅遊面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