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馨香開啟自然的心靈,茶在山野在日光下浸潤,填充滿溢的貯藏,燃起茶香與蔬果的連結,造成一種半發酵的綠與土壤生長的青的調和!
熱水迸發茶香是片刻的,若想擁有茶的甜美,永續茶湯,愛戀茶香,就入菜吧。
由北到南,愛茶成癡的我一路找茶趣:有清香茶、濃香茶、蜜香茶…哪一種茶的香與醇,最適合搭配料理?其實,有其相對客觀性。就如同除了買春茶之外,其他季節如夏茶、秋茶,也有可取之處;冬茶所產生的豐沛韻味,是料理中畫龍點睛提味的精靈!
對我而言,買菜上市場,驚喜翻騰!茶園田野和綠野相會也欣喜無限。穿梭茶樹,把曬青、萎凋的驚嘆,化成揉捻、烘焙的成就,供應了茶和食材生生不息的高潮迭起。既然已經躍入茶間,那麼得細品慎選,恪守「看茶買茶」的致勝原則,將自己用深情識好茶,入口滑順,生津不鎖喉,方為上選。茶論斤買,以細分克數精算,可慎選明辨;反倒是買食材趁新鮮,短時間內要做決策,考驗你的功力!
茶和食材可和鳴。做料理常見的是煎、煮、炒、炸酘酘,與茶的清、甘、香、活、醇,交織出一道道地美味,茶料理非只將茶入菜攪和就算數,才不會步上媚俗口味!
茶料理兩情相悅,香韻俱足,徹底自如,就是烹出感官率行的從容。真正具「食」力的人,應是從茶開始,喝懂了她的滋味,才可能循線構思和食材的相會,使舌根獲得了美味定力。茶料理本是幸福蘊含的使然,這當下你還猶豫不想下廚嗎?
絲絲入扣:凍頂茶優格糯米椒
糯米椒火辣身材,溫馴個性,得「甜不辣」美名,從奧萬大栽種成功,南投縣仁愛鄉一帶已經量產。我在台北石牌市場巧遇糯米椒:只見她亭亭玉立,清新可人。菜販極力推薦,說椒身辣,吃起來卻淡雅宜人!生食糯米椒洗淨即可,不要冰鎮,冰冷易使椒皮轉老,失去脆潤。特調的茶香優格蘸料,是獨加了凍頂烏龍茶的好滋味。
台灣烏龍茶在鹿谷鄉凍頂山發跡,後來茶園越爬越高,到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種植的「高山烏龍茶」成為市場主流;但凍頂烏龍茶堅持本「味」,這風味叫「紅水烏龍」,茶底韻味十足,紅水烏龍促進椒與優格相知相伴。茶滋味潛入優格內心,卻不輕易揭露豐沛的情愫,像極了凍頂烏龍茶多韻低香,正與市場艷香四溢的輕發酵流行風格形成強烈對比。
拿起糯米椒吧,沐浴在優格中,再咬一口,讓「甜不辣」平添品味傳奇。也可以斯文相待糯米椒,斷椒成段,再鋪凍頂烏龍優格,吃相也跟著斯文了。
斷椒不用刀剪,只用手巧勁輕折即斷。兩手通力合作,椒斷出脆響,悅耳聲中彷彿訴說著身段的解放,這時椒內黃籽心灑落盤中……粒粒皆幸福。
Teaparker煮好料
(1)茶以兩公克、水五十CC的比例沖泡,取十CC備用
(2)將椒洗淨,折成四段,去頭保尾或是整根吃都可以。
(3)取適量原味優格,將茶湯淋入優格。
(4)將調味優格淋上糯米椒吃,或是整根蘸料吃都可以。
華麗輕飄:嫩煎杏鮑菇
杏鮑菇的洋名是King Oys-ter Mushroom,利用米糖等農作物的附加產品,經由接種、走菌、誘發到發育長成,費時約六十天,必須封存全身鮮美,才得爽脆口感。
養生之外,還得要美味。七分熟的杏鮑菇最好;熟度過頭則纖維容易粗糙,太嫩則少了一份咬勁。好菇的臉色要乳白;菇傘皺摺狀要明顯,這才新鮮!若有黑色孢子別買;還可以用手輕壓菇身,菇身要水水的,最後拿起菇聞一聞,好菇有杏仁香。
切杏鮑菇的方式,不可一刀斷菇頭,那會大傷杏鮑菇元氣,若是再縱切成塊,立刻斷去菇體水分,杏鮑菇入水滾煮,容易喪失其精華,同時難掌控菇身的軟硬度。
茶湯放進鍋中,加蓋文火煨煮,直到茶水盡入菇體,煨煮時不可以猛火,會讓菇枯萎;宜用文火收湯,直到原本清雅的杏仁香混搭金萱奶香,沁人心脾。
杏鮑菇的杏仁香迷人而輕飄,別因烹調而失散。選茶搭配,衡量香氣輕重,要用同樣具有迷人輕飄香氣的茶,杉林溪金萱茶是首選。
金萱茶以香氣見長,茶乾散發蔗糖甜氣,泡開後香氣輕飄轉中帶乳香。
Teaparker煮好料
(1)茶乾三公克,沖泡一百五十CC浸泡三分鐘,取用八十CC。
(2)將杏鮑菇放入粥中滾煮,約三分鐘,川燙亦可,待菇軟即可撈起。
(3)預熱煎鍋,將菇放進煎鍋中,轉小火,待菇身轉金黃時,倒茶湯入鍋,蓋上鍋蓋。待鍋中汁收乾後起鍋。
(4)淋上橄欖油、鹽花少許,可以整塊或是切片吃,口感多樣。
清香欲滴:乳香茶炒小白菜
主婦聯盟賣的小白菜得天獨厚,長得亭亭玉立,菜根香啖嚼一番,人生道理就先暫放一旁。小白菜與杉林溪高山烏龍茶的相遇,正使素菜進行了一次「完形變換」,攝取茶的香醇養分,釋放了「茶菜一味」的真諦。
小白菜能量足,根與葉相連,從播種到收成約三至四周。選購時要看菜根,顏色純正為佳;菜葉顏色要綠得像青瓷一般,就如同詩人所說的「奪得千峰翠色來」,讓人賞心悅目。
小白菜為家常食材,重新置入茶香,有著如凝乳的金萱釋放著茶湯,茶香隱藏在茶乾的身後,只有靠一把薄胎朱泥壺,用極嚴謹的態度解構茶的隱秩序。
鍋熱了!高溫刺激著小白菜嬌嫩的身軀,眼看它快要乾涸了!茶湯趕緊前來解圍…若甘霖解旱之功。茶湯騰騰變身蒸氣,迅速薰香了我的臉、鼻子、眼睛、衣服……,更細膩熱忱,深深擁抱著小白菜,你儂我儂。
細嚼菜根,茶汁伴著菜根香在口中輕盈生津,如同欣賞青花瓷釉色的輕盈,細細品味繪工的筆觸肌理,品嚐青花釉色的豐潤,就好比口中乳香茶炒小白菜的清甜欲滴。
Teaparker煮好料
(1)三公克茶乾,沖泡八十CC,浸泡三分鐘。
(2)將小白菜手撕數段,使梗與葉分開。
(3)熱鍋,放橄欖油。先將梗放入鍋中,翻炒約兩分鐘。再放葉,翻炒一分鐘。
(4)淋上茶湯,加蓋,悶煮一分鐘。
(5)起鍋排盤可再淋上冷壓橄欖油。
捻花惹米:蘭花茶青江菜飯
將米飯、茶水、青江菜視成不可切割的共同組合,就容得下三方同質香韻的介入。原本那茶、米、菜引動不足外人道的美味桃花源,將是演出茶米悲情轉成驚嘆的喜劇,更將出現茶菜飯組合大團圓情節。
平凡中見偉大的茶米菜飯,極其尋常又極為誘人,獨立於拈油惹腥的爭逐之外,是一團安適純淨的家常滋味。傳統菜飯砸重本,以金華火腿、雞湯、干貝熬成高湯入米飯,「菜」飯的清蔬平和全然失控。
烏龍茶,兼顧春茶的清新、夏茶的厚重,加上精製烘焙的再造,以花燻焙出富有精靈般氣息的蘭花茶,一身幽雅花香既深且遠,回甘無窮的茶韻表述在每一口茶湯之中……。
茶米(閩南語即茶葉)本是一體,台灣產的胚芽米品質佳,金光閃著胚色,潛藏芽頭的滋養。將米煮成飯,把飯放進砂鍋。砂鍋中的飯粒笑孜孜,邀請蘭花茶一起來……千萬縷絲的香味,在溫火中出現。原來,茶泡飯怎可能光靠輕浮的浸泡而出味,茶與米的熱擁才能激出火花!
茶與米兩者看似單純,不像煲仔飯繽紛奪目,卻多了極簡的深遠。
廣東煲仔飯,生米煮成熟飯,米粒活鮮亂蹦、晶瑩剔透,單味米加上配料,產生多重滋味,成為多重混味體。單純茶米的呼喚,就是為了闡釋現代口感:可不可以在簡單中盡情地探索心靈?茶遇上熱,單寧奔放,不計後果的全然釋放,蘭花茶青江菜飯是有情味覺的啟蒙。
不到二指長的青江菜,至好美味,不要切割。當米飯吸飽茶湯後,乍聞第一道米在鍋底發散的焦味時,立即放菜!青江菜入鍋後,再一次注進蘭花茶湯,溫柔攪拌,讓茶、米、菜三味一體!滋味得救了。救滋味的,是茶、米、菜自己!
Teaparker煮好料
(1)茶取2g,泡200c.c.,浸泡5分鐘,取出200c.c.備用。
(2)砂鍋熱鍋,放入橄欖油,帶油熱,轉小火。將煮好的米飯放入砂鍋中,放入100c.c.茶湯後,攪拌約3分鐘,見米飯吸飽湯汁後,加入青江菜,再加進100c.c.茶湯。
(3)攪拌至鍋底有微焦的感覺時,加鹽稍拌,關火起鍋。若有模型可壓成飯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