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慧寬 |2009.04.04
433觀看次
字級

課文中,鸚鵡摩納都提子家裡的狗對著世尊狂吠,世尊因而對白狗說,今世墮畜生,乃因前世慳貪不肯布施,故應當要覺悟。並告訴都提子白狗前世為其父,乃說「貧窮者,前生性慳貪;有財者,前生喜布施;惡念者,前生近惡人;智慧者,前生近善知」之法。

《撰集百緣經》記載,王舍城有一叫賢面的長者,其「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多諸諂曲,慳貪嫉妒,終無施心」,若有出家人或窮人欲乞食者,即對其惡口辱罵,連鳥兒欲飛至屋中,仍加以驅趕不令其接近房舍,可見其慳貪之甚。但因「不修惠施」,故而命終之後「受毒蛇身,還守本財。有近之者,瞋恚猛盛,怒眼視之,能令使死」。頻婆娑羅王知道此事後,即請求佛陀:「降伏此蛇,莫使害人。」世尊即對蛇說法:「賢面長者,汝於前身以慳貪故受此弊形。今者云何故復惜著,縱毒螫人為惡滋甚?於將來世必受大苦。」毒蛇聞法後,「深生慚愧,厭此蛇身。即便命終,生忉利天」。

從課文及前例得知,既然「慳貪」會令我們墮畜生道,那除了布施以外,難道便沒有方法能捨貪嗎?又,究竟的不貪如何達到呢?《大方等無想經》有一名叫大雲密藏的菩薩問佛:眾生「云何貪生死,吝惜不放捨?」又「云何得好身?云何復能得眾所愛敬身?云何得不貪?」乃至能「心無貪恚愚癡怖畏,猶如諸佛」呢?

佛陀回答:欲得不貪生死及不慳吝,乃至如諸佛般的究竟無貪瞋痴者,則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疑礙」。而「無礙者,不貪著業,而得果報;又無礙者,若一見佛,心生歡喜,則於後世,得端嚴身、眾所愛身、無貪身、無惡身、大身、上族身、大富身」等,人人喜見富貴之身。再者,若能「無礙者,願生他土,即得往生」。除能「不貪天龍、夜叉等身」當不墮畜生,又能「不貪著房舍臥具、衣服飲食」則不生慳吝,天魔波旬亦無法令此人貪著欲愛,其「所行善法,終不中忘,凡所言說,人所敬受」。除此之外,能「無礙者」此人「其心弘曠猶如大海」,其擁有的智慧亦如大海,皆「具足圓滿猶如盛月」之慧淨。

其實,「無礙」法門即人間佛教的智慧法門。故星雲大師說:「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即指若不懂得有錢時要樂施行善,為來生培植善好捨棄慳貪的話,除將墮畜生道受苦外,更將無法得到如佛般的智慧解脫。是以,大師的「會用錢才是智慧」,正是令我們捨離慳貪,圓滿智慧的無礙妙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