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公布一份調查報告指出,超過半數常聽iPod與MP3的高中生有聽力受損症狀,情況嚴重使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在上月十五日宣布,將針對隨身聽耳機是否會增加聽力受損機率進行更多研究。
筆者在數年前即已注意到此危機。自二○○二年開始,筆者使用低強度雷射治療耳鳴病患,除了低強度雷射的生物刺激效應外,治療內容主要包括耳鳴的認知治療與音樂治療。我們在結束門診治療後,會給病患一片耳鳴CD,將治療延伸到家中。
隨著電腦科技進步,常有病患問我可否燒成MP3用耳機聽?平常門診中也有許多患者身上戴著MP3隨身聽。這種新電腦音樂格式已漸漸取代傳統音樂CD。格式雖改變,傳到耳朵內的聲音卻無差別。
醫學界早就注意到隨身聽對使用者聽力的傷害。一九八六年日本聽力學雜誌曾發表一篇有關搖滾樂、迪斯可舞廳與隨身聽音樂所導致聽力障礙的論文,他們發現,使用隨身聽者,在欣賞搖滾樂時,所聽到的音量常高達九十至一百一十分貝。
這些愛好熱門音樂者因不想受別的聲音干擾,所使用音量通常高於一般人講話音量。雖能理解其心理,但他們的聽力卻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嚴重傷害。
聽力受損症狀包括,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時,音量較正常人大聲、正常交談時會請對方再說一次、耳鳴頭暈、聽不見鳥叫聲、電鈴聲等高頻聲音等。
一般人正常談話聲約六十分貝,而隨身聽音量若保持在逾七十五分貝的音量,連續聽八小時,就可能導致聽力障礙。使用MP3隨身聽,以一般人講話音量即可,且勿連續使用超過二小時,尤其是睡覺時,務必將耳機拿掉,好好休息。曾經有人因睡覺忘了拿下耳機,而造成短暫聽力喪失。
另外,耳機的使用上,也須注意,全罩式耳機較耳塞式耳機安全,因全罩式耳機音量有音壓抵減效果,例如當音樂播放音量是一百分貝,耳內音壓降低至九十分貝,耳外三十公分處所聽到的聲音則降低至四十六分貝。亦即旁人若能夠聽到戴隨身聽者正在聽的音樂,通常表示使用者所聽到的音量已超過一百一十分貝。
「美國環境保護局」在一九三六年曾規定:每日工作於八十五分貝環境,以不超過八小時為最大限度,超過此限度,可能在數年後導致永久聽力障礙。若噪音增高至九十五分貝,則安全限度縮小為每天二小時。一百分貝則再縮小為每日一小時。我國相關單位對此亦有類似規定。
我們生活環境中所聽到的聲音,耳語聲約三十分貝,正常說話聲約六十分貝,交通繁忙的街道約九十分貝,機場或pub約一百分貝,打靶或爆炸聲約一百二十分貝以上。在高分貝環境下,易發生急性聽力喪失、耳鳴耳痛與眩暈等危險,應盡量避免。
噪音是造成耳鳴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所知可防範的原因之一。為了減少聽力傷害與將來演變成耳鳴的機會,應小心使用iPod與MP3隨身聽。
(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