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感恩遺愛台灣的異國神父

 |2009.03.19
1491觀看次
字級

新竹縣華光智能發展中心創辦人、匈牙利籍的葉由根神父日前辭世,享年九十九歲。葉由根神父半生的歲月奉獻給台灣,照顧被遺棄的弱勢兒童,他的遺願是興建華光福利山莊照顧更多的人,同時捐出大體給輔仁大學。他的一生都是為服務別人,連最後的一點都毫無保留的奉獻出去,體現了人間大愛的精神。

葉神父二十五歲時應天主教耶穌會召募,到中國傳教,民國四十四年轉到台灣的嘉義東石,他看見沿海地區醫療資源缺乏,隔年就在朴子創設貧民醫院;又看到大人出海捕魚小孩乏人照料,因此創辦托兒所和幼稚園,可以說是關注弱勢貧童最早期的民間團體。

民國六十二年葉神父調到新竹香山天主聖十字堂,他看到一名衣不蔽體的智障兒童在地上打滾,興起創辦啟智園照顧缺陷兒的想法,六十四年創設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八年後再創辦新竹縣關西華光智能發展中心,照顧智障兒童。在政府還沒有關懷到弱勢貧童的時候,葉神父溫暖的手已經擁抱了許多智障兒童。

葉神父大愛在人間,曾榮獲第九屆醫療奉獻獎、總統頒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但這些榮耀都不及院生對他的意義。他省吃儉用,教友說他「衣服一穿四十年,襪子破了照穿,教友奉獻新襪子給他,他隨手轉送出去。他名下沒有分文財產。」他自己不看電視,但電視壞了要求趕快修,因為「孩子不能沒有電視看」。

葉神父早已把自己當成台灣人。葉神父不但會說國語,他到嘉義學會台語,到新竹學會客家話;來台半世紀只回故鄉兩次,還募款回台灣。他在獲得內政部頒發外僑永久居留權後,把居留證掛在牆上視為榮耀。他是一位真正體現愛台灣的人。

像葉神父這樣離鄉背井,將畢生精力奉獻給台灣的異國神父有很多,他們在異鄉落地生根,在偏遠地區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默默耕耘,不求掌聲與回報,只希望更多弱勢的孩童能獲得照顧。

他們最後都埋骨異鄉。像為貧困的花蓮奉獻一生的門諾醫院創辦人薄柔纜、為顱顏患者點亮明燈的羅慧夫醫師、開辦重殘養護中心的蒲敏道神父等,都是守護台灣弱勢者的英雄。

罹患癌症的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說過:「我有一個夢,要在高雄縣的真福山園區為年邁的外籍、本土神父、修女打造一個安身之處,讓他們一生付出後,不致孤老!」這十幾年來他一直努力,希望給「夥伴」們一份最有尊嚴的禮物,讓他們在台灣落葉歸根。

相較於他們對台灣的付出,這只是回報他們很小的一份心意而已,希望單樞機主教的願望能在國人的協助下很快實現。

像葉由根神父這樣遠從異國來台、默默奉獻的精神,高喊著愛台灣的政客應同感汗顏,他們口裡不曾說過一句愛台灣,卻一分一毫都為台灣的子民犧牲奉獻,毫不保留的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在葉神父落葉歸根的時刻,讓我們對這些異國神父修女們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