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民俗】畫師到家畫佛像

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2009.03.12
2904觀看次
字級

台灣在日本人統治期間,信仰是不自由的,日本人為了減少台灣人的反抗心理,首先就是消滅中華文化和宗教信仰,因此,強迫台灣人學習日文,改日本名字,還禁止原來的信仰。當時,很多台灣人便偷偷將神像藏起來,戰後日本人走了,才將神像搬出來。

日本人走後,台灣人又改回漢文名字,宗教信仰也回歸自由。台灣居民,不論是客家人或閩南人,大都有宗教信仰。台灣人的信仰,很多是佛道不分的,家裡拜佛、拜觀音,但也拜媽祖、開漳聖王,關公、王公、土地公、灶君……等等神明。

當時神明的雕像少,大都是漢人移民來台時,同時將家鄉祭拜的神明,以分靈方式一起請過來的。家鄉的神明,保護先民橫越黑水溝的大風大浪,平安抵達台灣,這些靈驗的神明,祂們的雕像,後來都經由先民集資建廟,加以祭祀,供人膜拜。

一般人家正廳裡的神像,大都是請畫師到家中來畫的。從前印刷業不發達,市面上也請不到佛像,因此佛像都是靠畫師一張張畫出來的。畫師將佛像畫好,交給主人,主人以稻穀當成酬勞付給畫師。

「畫師到家畫佛像,不管畫得像不像。反正沒人見過佛,不怕有人說不像。」劉興欽老師這首打油詩,充分寫出了畫師這個行業所受到的尊崇,畢竟為當時會畫畫的人不多,以畫畫為業的更少了。

從前除了印刷業不甚發達,照相館也不多,在鄉下更是少見,所以照張相也是很奢侈的,一般人家頂多照張大頭照,因此像高掛在廳堂的大相片,也都是請畫師到家裡來畫的。尤其老人家,喜歡放大的畫像甚過照相館拍的相片。他們會提供一張小小的人頭照給畫師,畫師將人頭放大之後,憑自己的想像,加上身體、服飾、坐姿,以及陪襯畫中人的家具、背景等。畫像完成後,主人家都很歡喜,因為每一位畫中人看去都富態貴氣,而且背景富麗堂皇。

只是這些非專業的畫師,沒學過透視,畫出來的人像,比例都不十分精確,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每一張都有點怪怪的。不過從前的人懂畫的也不多,對畫師的作品都欣賞有加。

劉興欽小時候,喜歡窩在畫師身邊看他們畫像。他看得非常認真,而且越看越有趣,覺得拿著筆,這麼勾勒過來,又那麼勾勒過去,這裡塗塗,那裡抹抹,一張畫像就完成了,真是神奇,於是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曾經很認真的跟父親討論,說自己長大以後也要幫人畫像,父親相當認可,覺得這是一份很不錯的職業。因為會畫圖,在當時可以有好幾種出路,除了畫神像和人像之外,還可以到公家機關去當繪圖員,只是畫的不是像,而是地圖。

愛畫畫的他,小時候就不斷東畫西畫,到處塗鴉,長大後真的在畫畫上大放異彩,成為一位老少都愛的漫畫家,這是當初到他家畫像的老畫師始料未及的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