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三十三歲的陳小姐平常愛蹺腳,原本在銀行上班,因不景氣遭裁員,失業在家的她,除了做家事,就是上網找工作和打發時間,曾感到腰痠不舒服,卻不以為意。半個月前,她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三個小時,還半盤著腳,結果導致巨型骨刺痛到寸步難行。經過內視鏡手術,才脫離椎心刺骨的疼痛。
署立雙和醫院骨科部主任吳興盛表示,這名陳小姐就醫後,醫師開了止痛藥和肌肉放鬆劑,但她吃了一周的藥,疼痛還是沒有緩解。醫師後來為她作核磁共振掃描,赫然發現陳小姐的腰椎第四、五節椎間盤已破裂,且滑脫成一個六公分大的巨型骨刺。
經過內視鏡微創手術,醫師把壓迫到脊椎神經的巨大骨刺取出,因為傷口只有一公分,陳小姐隔天就出院回家休養,並告訴醫師已復原百分之九十九點五。
吳興盛說,病患之前當銀行櫃員時,須長時間久坐。加上她平常有蹺腳的壞習慣,就算有時坐到腰痠腿麻,她頂多站起來走兩步,一坐下來又換邊繼續蹺腳。
失業在家期間,她更是閒來沒事就半盤著腿坐在電腦前上網。雖然陳小姐告訴醫師之前脊椎沒有受過傷,但他猜測陳小姐之前可能就有潛在的椎間盤受傷,加上長時間蹺腳久坐,使脊椎因受力不均而移位,進而導致椎間盤破裂,加上椎間盤組織滑脫成巨大骨刺。
醫師教防骨刺
如何避免骨刺上身?吳興盛提醒,當出現急性腰背痛,吃藥治療一、兩周仍未緩解,一定要進一步檢查。平常就要注意保持良好姿勢,多訓練腰背肌肉力量;不要久坐、久站,坐著時更不要蹺二郎腿、不要整個人癱軟在椅子裡。
有些民眾出現腰背疼痛時,一旦吃藥沒效,不少人會尋求民俗治療,嘗試整骨、推拿或整脊。他警告,如果椎間盤已經受傷,這些不當的扭拉、硬掰,很可能造成急性的下半身神經壓迫,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下半身癱瘓。
吳興盛表示,很多不良姿勢,像是蹺腳、彎腰駝背、長時間低頭盯著電腦螢幕等,都可能讓脊椎因為受力不平均,發生移位、退化造成椎間盤病變,像是椎因性腰背痛、椎間盤突出症、椎間盤退化狹窄等。
要減輕椎間盤病變造成的疼痛,必須動手術把突出移位的椎間盤,或是俗稱骨刺的增生異骨切除。目前較新的治療方式,是採用內視鏡微創手術,患者只要局部麻醉,傷口大約一公分,手術當天就可下床,隔天就能出院,休養一到三天就能正常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