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救失業刻不容緩,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27日晚間將在佛光山「生耕致富」講座中,以「賺錢與花錢的新哲學」為題,談及現代社會的經濟活動。(記者邱麗玥攝)
他說,自工業革命大幅增強了生產力,使財富得以累積,富裕社會得以形成,工作者開始有休閒時間。更由於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而社會變遷迅速,年輕時所學習的知識技術,很快便會落伍,需要不斷重新學習,人生的風險亦隨之增加。
過去,個人的責任決定自己的命運,失業常歸咎於個人的原因;但現在則受多方面外在因素的影響,人生的風險程度提高,增加購買和家庭成員之間互助功能的喪失,使人生長陷風險之中,缺乏安全感。
他提醒年輕人,選擇工作時,應考慮自我成長和發展機會、健康維護和健康促進、獲得成就和工作有意義、良好的經驗和人際關係、安全與保障、尊重與被需要感、歸屬感及理想的實現。
儲蓄方面,柴松林認為無形財富比金錢更為寶貴,這包括到: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知識豐富與技能純熟、名譽聲望、真誠友誼、安全、自由。
社會整體財富是多方面,27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大家可親臨佛光山台北道場,一聽柴松林教授對此議題精闢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