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老人照護問題不僅是家庭的負擔,也是一個重大社會問題。
行政院擬在民國一百年開辦長期照護保險,傾向以全民納保方式辦理,初步估計保費為薪資所得的百分之一,行政院預計在年底前能提出方案。長期照護全民納保的立意固然良善,但如果沒有完善的配套也是枉然。
許多先進國家都已經實施長期照護保險,不過由於長期照護需要的支援體系龐大,多採漸進的方式,待輸送系統能力和社福政策等系統能力達到相當程度之後,才轉型為全民保險制度。
行政院在去年才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相關的作業都還沒有上軌道,貿然實施,恐怕一時之間難以完備。
人口結構高齡化,加上家庭型態的變遷,及年輕人奉養父母的觀念日薄,老人照顧問題遂形成重大社會問題,政府及早因應是正確的方向。但是除了在觀念、作法上要突破之外,完備的制度和照護措施才是開辦保險成敗的關鍵。
就觀念而言,年輕的受薪階層感受不到照護的需求,認為繳了錢自己不一定用得到,不像全民健保每個人都需要看病。
以目前的照護情形看來,用到長期照護的老人只占百分之五到十,不易說服每個人都樂於繳保費,如果在觀念上無法說服民眾,就會被認為是變相加稅,尤其在健保長期虧損之下,難免被懷疑是用來填補健保漏洞。
長期照護保險經費和健保經費應該是各自獨立的,但是健保虧損累累,健保局動輒要求調漲保費的作為已成民眾的夢魘。如果對於整個保險制度、醫療體系的運作,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作為,豈能讓人民接受並給予支持?
目前「長照十年計畫」雖已實施,但是家庭照顧者的負擔依舊沉重,從經費而言,政府除了每月補助三到五千元之外,其他的都需要自理。各地雖設有長照中心,但尚不普遍,且能收容的人數有限,收費也高。
因此大部分的家庭還是委由外勞擔任看護,對一般中低收入戶而言,自然負擔不起。
老人照護需要的服務多樣且專業,包括一般的醫療、復健、心理諮商、交通接送、送餐、甚至像失智、中風等病患全天候的照顧,不像現在健保一個醫療體系就可以做到。這一整體配套措施需要的人力、訓練等相關體制的完備,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完成。
目前長期照護措施多半是由民間在做,一些基金會和照護中心分擔了不少的責任,有些是公益性質、有些是營利的。
政府對社會現有的資源應予整合,甚至可以就現有的義工、志工加以訓練,尤其是宗教團體在人力和經費上都擁有龐大的資源,在長期照護尚未實施之前,應善加規畫和運用。
長期照護的納保確實有需要,但要能夠實施得順利,其前置作業一定要完備,否則,又會淪為另一個全民健保,讓民眾多一個變相繳稅的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