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心--看歐洲】大師的榮耀與遺憾

滿謙 文‧攝影 |2009.02.23
461觀看次
字級

剛剛下飛機抵達丹麥哥本哈根土地不久就聽說雪梨歌劇院的丹麥建築師烏特松(Joern Utzon)過世,心中真是感觸萬分。

過去十年的時間在澳紐弘法,大多數的時間我都住在雪梨,每年都要在雪梨達令港舉行浴佛節活動,經常也有許多來道場的各國訪客要參觀雪梨的著名景點,因此到雪梨歌劇院的次數相當頻繁,我自己因為到澳洲時候就參與南天寺的建築工程,之後的時間籌備南天講堂的重建工程和紐西蘭南北島道場建築工程等等,這麼多年的工程參與,養成到各地都會注意各種建築物和庭園的設計,到各國時都會帶著照相機將特殊的建築物拍攝下來欣賞,我個人非常喜愛這個展翅高飛的巨大白天鵝-「雪梨歌劇院」,也極為欣賞這棟原先設計的建築師烏特松,沒想到剛剛到達就聽聞噩耗,內心真是不捨一位世間偉大的建築師去世了。

烏特松是在一九五七年,參加澳洲為了興建雪梨歌劇院而向全世界徵求設計圖,從三十二個國家,兩百三十三個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設計雀屏中選。

雖然烏特松的設計既奇特又令人興奮,但七年後即一九六六年,由於建築造型複雜與不斷攀升的成本,引發了激烈的公共辯論,加上展演空間必須克服種種問題,建築超支問題及設計上的爭拗,而工程造價也不斷追加,高達原先預估的工程造價達十五倍以上,耗費約一億兩百萬澳幣。由於冗長的工期、不斷追加的龐大工程經費,以及複雜的政治角力因素,烏特松憤而退出雪梨歌劇院的建築工程,並從此再沒有踏足澳洲,連自己的經典之作都無法親眼目睹。澳洲其後委派本土建築師接手工程,整個工程前後興建了十四年之久,直至一九七三年歌劇院才正式開幕。

雪梨歌劇院建成後,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亦如一片片巨大貝殼,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人們愈來愈喜歡這個造型,它不但成為雪梨地標,亦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各國所興建的美麗大型建築物之一,二○○七年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它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藝術表演聚集地之一,每年有超過七五○萬遊客前來參觀這棟著名的建築。二○○三年,雪梨歌劇院被評審一致評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Utzon也榮獲普利茲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歌劇院由建築師烏特松設計出來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前幾年雪梨歌劇院要整修,澳洲政府特地請烏特松回去澳洲指導整修,但是他因為過去建築時候的不愉快,發誓從此不回澳洲,又他本人年事已高,體力無法負荷長途舟車勞頓和整修事宜,後來烏特松派了他的兒子楊‧烏特松建築師到澳洲去協助。

現在烏特松過世,在他臨終前終究也沒機會回到澳洲親臨現場,見到已經落成的雪梨歌劇院,不知這位建築界的大師是否心中有遺憾?

值得欣慰的是澳洲為了紀念這位一代建築師,雪梨歌劇院於其去世的隔天(周日晚)特地熄燈一小時,雪梨海港大橋也降半旗致哀,而雪梨決定明年初將建Utzon紀念館緬懷這位了不起的建築師。

一個建築師能夠為人類留下一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物讓人類分享,這是建築師一生之榮耀,但是未能親自見到完成作品是個遺憾,雪梨將建Utzon紀念館彌補了這項的遺憾,相信烏特松的精神和設計理念會永遠隨著雪梨歌劇院而長存世間。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