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數年,媒體曝光率最高的台灣企業家,要算郭台銘了。他個人的經歷及行事風格、妻子及弟弟先後罹癌去世、他再婚前的交往女伴、幾件令人矚目的官司,以及鴻海集團每年風光的尾牙宴,都是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
郭台銘所經營的鴻海集團,是台灣最大的企業,在海峽兩岸及歐洲、亞洲及中南美洲擁有員工多達六十多萬人。
郭台銘民國六十年自中國海專畢業、當完兵後,進入復興航運工作。民國六十三年,帶著媽媽的三十萬元私房錢,創辦了鴻海塑膠有限公司,當時員工只有十名。
四年後,他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及電鍍廠,民國七十年成功開發連接器,轉型生產連接器,採取量大、價低策略。隨著營運的增長,民國七十一年,更名為鴻海精密有限公司,並且開始組裝電腦。
郭台銘創業之始的策略就是代工,設定與美日廠商合作。他認為美國及日本的科學較進步,可以在接單之後,獲得他們的技術援助,學到更多。
他曾經說過,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選的客戶都是國際間頂尖的公司,如戴爾、康柏、英特爾等。創業前幾年,他憑著苦幹實幹的精神,跑遍美國三十二個州,坐的是經濟艙,還是被稱為「紅眼機票」的半夜班機,住的是十二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
郭台銘是個工作狂,他認為工作本身就是享受。他每天工作十六小時。到了晚上,還開著一架改裝的高爾夫球車,在深圳龍華工廠的各個生產線巡視,遇到機器發生問題,會停車下來幫著員工維修。
郭台銘敢衝敢拚,對於員工的要求也相當嚴格。郭台銘若要討論一件事,相關人員必須隨傳隨到,若是一通電話未連絡上,他會一直Call到員工回應為止,鴻海人稱之為「索命連環Call」。
他治廠如治軍,設在大陸的富士康,新進員工上工的第一課就是列隊出操。他重視紀律,講究細節,從他有名的郭氏語錄中可見一二。如「走出實驗室,就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所謂執行就是速度、準度、精度、深度、廣度的全面貫徹」、「除非太陽不升起,否則不能不達到目標」等等,他的要求看似嚴格,卻也一針見血地點出一個企業的成功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