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品牌每一季的時裝秀,只貢獻給金字塔頂端的少數VIP顧客,這群人是時尚最主力的消費者和帶動者,一季的流行要尊重他們的口味,品牌新品、新動向,都會提前通知他們,因為最新的時尚由他們引領。
所幸這種局面正在改變。時尚界被金融海嘯襲擊過後,學會放下身段,花盡心思向普羅大眾示好,以行動證明時尚界的「高貴門檻」即將瓦解。Viktor及Rolf的時裝秀在網上直播、Tod's建立網路電視台,發布新品、代言人等最新動向等動作,無不讓VIP忿忿不平其特權的消失。
Tod's在一月米蘭時裝周結束後,宣布正式展開Web 2.0世界,即網路電視的品牌頻道及交流平台等,藉此融合傳統與創新,打開網路世界大門,向大眾展現一切令Tod's成為義大利奢華品牌的獨有元素及最新動態。
事實上,早在過去幾十年,高級時裝店接連倒閉之際,時尚所代表的奢華夢境已逐步瓦解;如Zara、H&M、Topshop等平價時尚品牌的興起,又將流行的速度逐漸加快,過去新款服飾從伸展台流行到大眾,大概需要二至三年,而現在卻幾近同步。同樣都只能穿一季,是花大錢還是小錢,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人人心裡都有數。
所以,奢侈品牌不斷開發出「親民」項目,以免費的展覽、動向發布等方式,吸引那些熱愛時尚、口袋錢卻不多的消費者,成為未來的潛在客戶,無非也是一種「提前買單」的商業謀略。
同時,為了對抗「快時尚」的競爭,奢侈品牌除了降低單品價格、提早打折季外,紛紛加碼第二戰線,加大對副品牌的投入,給消費者「花小錢,買大牌」的機會,例如Chloe的副牌See by Chloe、Prada的副牌Miu Miu等。
深諳奢侈品銷售的評論家表示,消費者比較欣賞這種態度,至少商家是跟消費者「一起」努力對抗危機,而不是奢侈品就非得賺很多錢,才稱得上大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