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優於勤洗手 應於發病48小時內就醫 下周開學防另一波高峰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目前正值流感高峰期,病例數量持續成長,雖然流感病毒H1N1傳出對克流感疫苗有抗藥性,但台大醫院指出,種植疫苗仍比勤洗手、戴口罩有用,「一燒、二痛、三疲倦」是流感症狀判別的準則,在感染發病後務必於四十八小時黃金治療期內就醫,減少併發重症風險。
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表示,克流感疫苗雖然不能有效抑制H1N1流感病毒,但仍對H3N2和B型流感病毒有防制作用。疾管局強調,已接種疫苗的民眾,有效避免流感重症及致死機率高,克流感藥物無法抑制H1N1是普遍現象,有其他抗病毒藥物可使用,而今年流感季罹病的十三名流感重症病患因未及時接種疫苗,致體內無抗體產生才會染重症。
「臨床常可見民眾因誤認流感為普通感冒,未於第一時間就診,因此引發重症而死亡的案例。」李秉穎說,流感和普通感冒雖然都是上呼吸道感染,但流感的症狀除了常見的咳嗽、鼻塞外,還有持續數天的發燒、明顯的肌肉痠痛和疲倦;流感感染率高,會出現全家一起生病的現象。他擔心下周開學將有另一波流感高峰,民眾要小心防範。
疾管局更提醒,接種疫苗後,除勤洗手、戴口罩,還須避免熬夜以提升免疫力。
嬰幼兒感冒併發肺炎病例增
【本報台中訊】春節過後,感冒病例增多,光是台中縣光田醫院就有十多例嬰幼兒,因感冒併發雙球菌感染而引起肺炎,部分病例還出現肺積水等嚴重症狀,幸好及早送醫治療,沒有引起膿胸的嚴重後果。
光田小兒科主任周宇光表示,普通感冒一般症狀輕微,如流鼻水、微咳、偶有頭痛、疲勞、腸胃症狀,經一周左右,身體大多會復原。但在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時,經持續一周左右的感冒症狀後,病情反而變得更嚴重,帶痰咳嗽、急促呼吸,甚至鳴喘;同時可能有發燒或嘔吐、腹瀉等症狀一併出現。這種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的情況,在嬰幼兒特別容易發生。
周宇光說,帶痰咳嗽、流鼻涕的情況,可能會持續一個月或更久。在這期間如果又得到新的感冒,會使原先的症狀再重來一次,這就是家中小孩、嬰幼兒,感冒很難在短期復原的主要原因。此外,氣管在病毒感染後,局部的抵抗力會降低,增加細菌侵入的機會,因此,部分嬰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會得到細菌性肺炎的併發症。
他提醒家長,嬰幼兒如果咳嗽的症狀加重,發高燒、活動力變差、呼吸變得困難與急促,一定要趕緊帶孩子就醫,以免演變成肺積水,甚至膿胸、肺膿瘍等併發症。
周宇光表示,預防肺炎雙球菌引起的肺炎、腦膜炎、中耳炎等感染,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施打預防針,也就是肺炎雙球菌的疫苗。通常在出生第二個月就可施打,可與同時間的三合一或四合一等疫苗一起注射。愈早施打,就能愈早得到防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