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如意‧歲歲年年】初一早

彭惠鈴/文 向明/圖 |2009.02.04
488觀看次
字級

作嫁為人媳婦的我期待的是,哪一年的初一早再依著父親上廟裡上香,再仔細端詳那一尊尊黑臉白眉紅面的神像,畢竟祂們雖從不言語,但持守著廟護守著眾生經年不變。像我父的愛。
 
年假,對年輕人而言,是一串長長的日子,是一趟馬不蹄停的旅程,夜夜睡到自然醒貪婪的夢;然而,老人家說,年啊,一天就過了。

一整年盼望著兒媳孫子回家團圓,距離遙遠,總是來去匆匆,就只這農曆年的假期最紮實,喊著洗澡吃飯,好像兒子童年還賴著沒長大的年代。儘管鎮日守著千篇一律的年節綜藝電視節目,嗑著瓜子配茶,哪兒也不去,老人家也欣喜安慰。

吃過除夕的圍爐,老人家早早上床,年輕人守著歲,耽膩著夜。帶著孩子們走到廢耕的稻田裡放花炮煙火,一畦畦田地延展出一大片天地相接的壯闊,星空與黃土在夜裡成了花炮的舞台,綻放、跳躍、旋轉、火苗與星光齊飛,孩子們歡呼著。都市的孩子看太多霓虹燈光,來到鄉野的舞台格外新奇。

沿著田埂走,溝渠的蛙鳴蟲吟此起彼落,田的另一頭頹廢的眷村房舍拆得只剩鋼架片瓦。老公回顧著童年,那個考上台大當醫生的國中同學,那個走出喪父之痛努力考上清大的高中同窗,那個後來娶了老師的女兒的死黨……。這些人,那些人,都走出這面景致,走出鄉野,遠離故鄉,他們可能也在過年時走回這幅童年的畫框裡,在一方回顧著。只是童年的屋子儘管依在,人跡已杳。除非有心,不然相遇只靠緣分。

初一早,老人家早起燃放鞭炮簡單敬神。我像客,被招呼著吃早餐。一年一度,我也沒客氣。老人家習慣這麼招呼著孩子,好像他們還年輕,我們還小。一邊享受客人的禮遇,一邊聽婆婆盯著電視有意無意的說:年啊,一天就過了。聽不出是惋惜或埋怨,她繼續搖著椅晃著。我笑笑,沒答腔。婆婆年輕時是強悍的,老來身體不行了,公公侍奉她體貼細微,她似乎也滿足自在。

在婆家過年,也十年了。總思念著自己童年的過年。大家都說養女兒貼心,然最大的遺憾是,嫁出去的女兒很難與自己的父母共度除夕夜。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這順口溜對父親而言是完全符合的。父親是個謹守禮教的人,所有年前廚房準備的煎煮炒炸都為初一到初三的敬神祭祖,而且牲禮年菜鮮花貢果滿桌,不像婆家如此簡單了事。儘管後來母親離家,阿嬤往生,廚房缺乏女主人,父親依舊不馬虎。父親採買年貨菜色,交代我所有烹煮祭神禮節,所以,我童年的過年有些與眾不同,站在廚房一整個下午油炸烹煮除夕一直到初三敬神的菜餚是我印象深刻的記憶。芋頭切塊、紅蘿蔔擦絲、茄子斜切,和上麵糊或再淋上蛋液,丟入一大盆油鍋,炸出一大鋁盆的炸菜。炸花生團稍微麻煩些,須微火耐心翻攪等待花生團變色熟透,而所有動作要一氣呵成,稍有不慎就焦黑不能食。如此一來,折騰一整個下午是少不掉的,反襯客廳裡弟妹們看電視的嬉鬧聲,童年的我其實是害怕過年的。

不過,也因此,我對烹飪培養出另一番情懷。只是以一個如今成年的我看十三、四歲的我,有些鼻酸。

初一早祭祖,初二早祭祖,初三就可以晏起,因為初三是中午才祭祖。父親特別重視初一早,祭完祖,他就穿上一年難得穿上幾次的西裝大衣,英挺風采不減,載著一群孩子到各大小廟宇拜拜,年年如此。從城隍爺,王爺公,文昌帝君,地藏王菩薩,紅面關公到各方轄區的土地公、土地婆們,不下二十處。

只是這群進香團總缺個女主人,一群大小蘿蔔頭跟著父親鑽擠在敬香的人潮裡,香灰煙霧瀰漫,燻得淚水直流。然而似乎看在過年穿新衣的份上,好像沒有人喊累。個人手握一柱香,朝著各尊神像草率比劃一下,偶爾還做一下鬼臉。看著尊尊黑臉白眉、瞪眼吐舌、高的矮的,不懂典故也不敢亂說話,只是心裡納悶鬼神的世界真是深奧難解。我也從沒問過父親祈求什麼,事業順利?一家平安?孩子課業進步?為什麼年年非這麼拜不可。

我想是「平安」吧,父親不是個貪求的人,他嚴謹務實,他覺得盡人事才能聽天命。記得我還小可得讓父親蹲下來抱著我說話的年紀,他就這麼教訓過我,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可虎頭蛇尾。父親是個很能犧牲的人,他的童年在夏天賣冰棒冬天賣雞蛋糕的半工半讀籌阿嬤洗腎醫藥費中唸完小學,但依舊成績優異足以被保送初中,但又因家計放棄學業。我想從苦日子熬過來,父親相信成事在人不在天,因此父親雖不是無神論者,但反對把宗教當作信仰,當作人生成敗的藉口。

我的童年因聽太多當年正親近佛堂的姑姑說的殺生故事,好一陣子不敢吃肉食魚,被以為身具「喫菜骨」有慧根,被阿嬤姑姑偷偷帶著上佛堂皈依三寶。事遭父親發現後,大發雷霆,嚴禁我參加任何宗教活動。一直到我成年後選擇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從沒贊成過。

但,父親拜什麼?我想某些程度上他是信神的,或說懼怕無常。人生的生老病死讓他了解人未必勝天,運可轉,命不得改。拜拜只為轉運,父親不善求人,也不向神多求,只要平安。而平安的對象也多為子女,當我們都還小,身量健康都不穩定時,每到農曆七月鬼門開,中元節祭好兄弟時,他必開席宴客,也為了求平安。

而神看人心而不看厚祿,父親曾在反對加入任何宗教時說,人,心好最重要還要信什麼神。雖然後來我在信仰裡,領悟了靈性的成長需要無常的考驗與真理的滋養,「好心」需要學習,但我敬愛我的父親,因為他的犧牲,他的擇善固執,他不善出於言表,卻豐厚的愛。

初一早朝拜完,年的重頭戲就過了,年好像真的在一天內就過了。但對小孩而言,紅包、鞭炮、撿紅點、抽抽樂才正要開始。孩子的年可以嘗到年十五元宵夜,火把燈籠花燈滿街。

過年,過年,過的也就是從除夕到破曉的初一早。時間是連續不斷的,沒有界線的,人們用各樣的方式將它劃成等份,以日晷,以月曆,以滴答分秒。夜盡天明是自然律例,然等待天明,期待過年的心情,年年不同,也因人而異。

而我作嫁為人媳婦的我期待的是,哪一年的初一早再依著父親上廟裡上香,再仔細端詳那一尊尊黑臉白眉紅面的神像,恭恭敬敬的答禮彌補童年的不識大體,畢竟祂們雖從不言語,但持守著廟護守著眾生經年不變。像我父的愛。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