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的最後一個月,第五十一屆葛萊美獎入圍名單就在四日公佈,蕭青陽以《甜蜜的負荷—吳晟詩誦與吳晟詩歌》入圍套裝專輯包裝設計獎項,這是他第三度入圍葛萊美獎。蕭青陽在五日的記者會上,開心地表示:「很高興以台灣詩歌文化,讓世界看見台灣!」
蕭青陽表示,第一次入圍的時候,覺得自己應該是因為運氣好吧,第二次的入圍讓他了解到,除了運氣,他這二十多年來磨練的技術,也到達某種程度;於是這次在製作《甜蜜的負荷》時,他決定要以參加比賽的心態,更嚴謹地要求作品的完整與表現,而這第三度的入圍,讓他確定了自己在技術上確實已經到達某種成熟,他將以這樣的新起點,繼續開展他的創作生涯。
蕭青陽說,其實在二○○五年入圍葛萊美獎之前,他已經打算退休,他認為台灣的唱片包裝設計產業,走得是年輕化的路線,因此被別人冠上「資深」一詞的蕭青陽,覺得已屆四十,又已經在這個行業做了二十年的他,似乎是該引退了。
一直到他得知入圍,來到了葛萊美的頒獎典禮,蕭青陽發現,葛萊美的獎項中,除了二十項頒發給明星的獎項外,還有一百項是頒發給幕後人員的,而在這一百位的得獎者當中,居然大多數都是年過六十,甚至七十歲以上的老師傅們;這才讓蕭青陽驚覺
:「我還太年輕!」經過二十年努力,而得到葛萊美入圍的肯定,所證明的不是很資深或很厲害,而是讓他明白,從今往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透過葛萊美獎的頒獎典禮,蕭青陽看到、學到很多事情,除了發現自己的創作生涯來到一個新的起始點,他也不禁反思,這樣全球注目的重大音樂獎項,他們並沒有區分任何種族,而是以不同的音樂屬性來區分獎項,這是值得我們的金曲獎可以去思考一個的問題:音樂無國界,那又為何要用民族、語種來區分獎項呢?
另一個值得深省的問題則是,連這麼大型的盛會,比起我們所看到的那二十項明星、歌手的獎項,其實美國本土更重視的是一百項幕後人員的鼓勵,就連終生成就獎葛萊美一頒就是十四座,其中還包含唱片的壓製廠等等,對唱片業整體而言有貢獻的各種團體與人物,他們運用這些獎項的鼓勵,去引導整體產業的發展,這些種種,都是葛萊美獎帶給蕭青陽與台灣音樂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