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鍇收的徒弟個子高挑,又美麗,名叫徐嘉珮,外號叫「二高」,劉增鍇指出,他選徒弟重視外表,尤其個頭要出眾,他表示,也不知怎麼的,要找他拜師學相聲的,都是女弟子,且長得都高,當時有三名要拜師,個子一個比一個高,於是取外號是「一高」、「二高」、「三高」,其中一高、三高有了其他行業,就都轉行也不拜師了,最後二高堅持要入相聲一行,劉增鍇去年六月正式收徐嘉珮為徒。
劉增鍇自認是個嚴師,深信嚴師才能出高徒,他希望自己的徒弟將來可以超越師父,所以挑選徒弟的條件也就嚴格些,第一要學生有獨立思考能力,劉增鍇說,他絕對不會一句句教,因為老師教一段,你會一段,永遠無法超越老師,所以他教學生採問答式,學生要會舉一反三,必需有思考力;第二是外在條件要好,劉增鍇表示,他對相聲都比樊光耀、朱德剛投入,但他們都比自己紅,因此認定自己畢生吃虧在沒有特色,聲音不夠大,身高不夠高,觀眾不容易記住,名字又奇怪,後來看到徐嘉珮,舞台上很亮眼,這就是觀眾緣,最後就能吃這行飯。
另外,學生的個性要堅毅,因為劉增鍇教戲很嚴格,在他嘴裡學生沒有一項是好的,演完說「還行,不錯」,就是很大的誇獎,經常直接開罵,所以要先評定學生有沒有抗壓性,劉增鍇說,學生當然可以慢慢教,最後卻經常記不住重點,開罵之後雖然哭了卻記住要訣;誠如古語說得好:「不打不成器,嚴師出高徒」劉增鍇認定,學習過程愈快愈簡單愈好。
徐嘉珮小學二、三年級就曾參加台北曲藝團的研習營,她承認那時純為好玩,而日後一直都聽相聲,到大三、大四時突然想自己應抓住些什麼,就回來繼續學相聲,徐嘉珮表示,自己雖看起來很西化,但內心喜歡的都是很中國的文化,包括學國樂,她內心認定自己要做什麼,也有決心可以堅持下去。
今年二十四歲的徐嘉珮,文化大學學行政管理,曾拍平面廣告、參加選美入前十名,卻自動放棄,甚至十幾歲即在國民黨團工作五、六年,但徐嘉珮認為,這些都只是人生的經驗,她最終目的是想成為一名相聲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