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宗明義:
表層:「七」古義有「切開」的意思,所以「一」是指物體,「-」表示中斷,後來用來代表數字「七」,例如:七色(紅、橙、黃、綠、藍、靛、紫)。
深層:喪事每七日設奠一次,例如:作七。
象徵:文體名,例如:七體。七體起源於枚乘的七發,之後文人競相模仿。

2.觸類旁通:
舉例一:七零八落
意義:1.散亂的樣子。2.形容支離破碎的樣子。3.形容稀少的樣子。如:電影院裡觀眾七零八落,場面非常冷清。
相似詞:亂七八糟。
相反詞:整整齊齊。
舉例二:七嘴八舌
意義: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亂的樣子。
相似詞:七言八語、人多口雜。
3.字字珠璣:記憶訣竅
古切現七數字七,文體作七也用七,國字大寫是為柒。
4.筆下功夫:
1.三國魏文帝命令其弟曹植在七步內作成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在七步之內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成語為何?
2.諸葛亮曾遠征南夷,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於使他心悅誠服,不再為亂之成語為何?
答案:
1.七步成詩。
2.七擒七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