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降息 資金仍湧入定存 信心薄弱 貨幣政策沒收效 讓人民賺錢 才是拚經濟有效方法
立法委員反映中央銀行連續降息,人民擔心台灣會「零利率」,侵蝕存款老本,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出席立法院財委會時表示,台灣「不可能有零利率」。

話雖如此,但立委質疑央行連續降息,還一次大手筆降三碼,已降了六、七碼,但銀行貸款只降了兩碼,不但中小企業借不到錢,或無力借錢,民眾房貸、信貸也沒有享受到降息的好處,央行的貨幣政策失效。
彭淮南表示,貨幣政策並非萬靈丹,只是方法之一,擴大內需、振興經濟還要搭配財政政策,而且央行降息,銀行不配合,非央行能全權掌控,意思是並非貨幣政策失效。
不過,央行公布的十一月「貨幣總計數」,卻呈現仍有大量活期資金湧入定存,代表投資股市的證券劃撥戶的金額持續減少,與央行不惜降息以刺激景氣的目標大相逕庭,顯示民眾投資或消費意願還是非常低。
預期明年電子股與金融股的股利將大幅度縮水,法人投資機構更對明年景氣趨勢與股市發展,紛紛發表悲觀看法,即使現在投入股市,雖不會立即大幅虧損,但想要獲利也很困難,許多理財觀念保守的民眾寧可把錢定存,避免因股市波動而擔心受怕。
這可從近來民眾的消費行為與消費市場變化,看出一些端倪,不但普通的小店紛紛降價求售,連一向標榜市場區隔的高價位商店與餐廳,也放低姿態,以罕見的特價優惠吸引顧客,可見民間的消費意願真的盪到谷底。
說穿了,問題還是出在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愈來愈差,內需依然不振,大家的實質收入幾乎都減少,信心更是薄弱,就算是「零利率」,相信民眾還是不敢輕易動用老本,再這樣下去,恐將使通貨緊縮提早到來。
筆者認為,政府當務之急還是應該輔導增加出口為主,工廠畢竟不是慈善機構,拿不到訂單,希望不要裁員減薪的道德勸說都是多餘。盼望央行和行政院思考、制定讓人民有錢可賺的政策,才是提振內需、振興經濟最有效方式,而不是把貸幣政策當工具,及濫發各種補助,徒然使國庫赤字更惡化,卻收不到效果。
范仲禮(基隆市/金融業)